人這一輩子,最好的修行,就是度了枕邊人
來源:知音情感學
01
我想待我60歲、70歲,老到走不動路的那一天,最需要感謝的人,應該就是我的妻子了。
感謝她陪我走過了漫長的歲月,與我一起熬過了人生的所有困苦。因為她,我開始嘗試去做一個波瀾不驚的人,向人類表達我的理解和善意。是她的柔情,化解了我身上的戾氣,讓我能夠更加平和地去看待這個世界。
是她使我免于孤單,篤定世間有緣分這回事,我們恪守承諾,履行了對愛情的忠貞,我會因為擁有這樣的品質,而更加珍惜兩個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所以我也堅信,人這一輩子,最好的修行,就是度了枕邊人。
我們都沒有失信于對方,從初遇那一刻起,就不再懼怕世間離散,因為我們都知道,無論遭遇了什么,我們都會永遠和對方站在一起。
關于愛的信念,我們從來都沒有變過。
02
2017年,我采訪過一對老年夫婦,當時我還在媒體公司任職,經常需要出稿子。
大爺和大媽是苦命人,膝下原本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兒子22歲那年,被大媽親姐姐家的孩子裹挾著,與人打了一架,誤傷了頭部,后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他們。
從那以后,大媽因應激性創傷,精神開始變得有些不太正常,自然對姐姐家的孩子也仇視萬分,覺得是他害死了自己的兒子。
時間并不能治愈任何東西,那些傷害都是在心里放下了,才逐漸被撫平的。
為了照顧大媽,大爺提前退了休,并搬了家,去了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地方。
大爺說,兒子沒了,是我們的命不好,但是你大媽還在,我不能再失去她,所以我得讓她過得開心。
躲避人群兩年后,大爺開始帶著大媽旅行,他們養了一只叫“多壯”笨狗,很大個,大爺告訴我說,人得有個寄托,那是活下去的念想。
于是他們開始行走,去過四川、云南、廣西、青海、甘肅,還有西藏,這一路走了整整七年。后來走到陜西榆林時,大壯因病去世了,大媽傷心地哭了一場。
大爺本以為,大媽會再次崩潰,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在葬了多壯后的第二天,大媽跟大爺說,老頭子,我們回家吧,兒子沒了,我們還有女兒,還有外孫,我們倆得好好把日子過下去。
大爺聽了以后,老淚縱橫。
現在,大媽開朗了許多,她姐姐病危時,大媽也過去了,雖然嘴上沒說原諒,但已經不再提起。最后,大媽送走了自己的親姐姐。
她跟我說:我這輩子,最想感謝的人就是老頭子,那幾年真的很難,都是他在我身邊開導我,想盡一切辦法讓我開心,要是沒有他,我不知道要怎樣才能熬過去。
他們用無聲的愛,詮釋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夫妻,我為他們的經歷感到悲傷,也為他們的真情感動異常。
03
現代人,都把日子過得太匆忙了,一路顛著跑著向前,慢慢地,就忽略了身邊的風景和摯愛。
年輕的夫妻沒有經歷過困苦,吵個架拌個嘴,就嚷嚷著要離婚。
他們不知道,人修一段緣分,是需要經歷多少風雨,遇到多少考驗,才能碰得到能一起同行的旅伴。
世人都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才修得共枕眠,可又有多少人,真的在乎過這來之不易的緣分呢!
總有一天,我們回頭望去,發現生命中能留下來陪伴自己的,也只是那個結發之人。夫妻之間,彼此都是對方的恩人,會在對方遇到羈絆時,給對方鼓勵,也會在對方發跡時,警醒對方要淡然。
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化解彼此心中的怨氣,使歲月安寧,得到一方凈土。
如果說生命就是一場漫長的修行,那自己的另一半,就是修行路上度化自己的天使,他們用質樸的愛,柔軟的心,消除了自己的疲憊和業障,也與自己一起,積下了善緣和福緣。
人生苦短,可戀之物不多,唯獨枕邊人,不可欺不可棄,他既是你的擺渡人,也是你的同命鎖。
- 標簽:中國地圖釣魚島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