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后給寶寶吃什么好?一定要注意這4點!附1歲寶寶食譜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天然食品,隨著寶寶的快速生長發育,母乳的營養逐漸不能完全寶寶的需求,應該添加離乳食品,以滿足寶寶日益增長的多種營養需要,尤其是寶寶在2歲以前,由于生長發育快、的食物品種有限,是寶寶生貧血的高發年齡階段,適時、適量給寶寶補充含鐵食物至關重要,要在寶寶日常的食譜中適時、適量添加包括動物性及植物性含鐵食物,而且食物品種要多樣化,避免寶寶產生反感。
1.奶制品:配方奶制品是斷掉母乳后理想的替代品,斷掉母乳前即應給寶寶做好母乳代替食物的準備,使其逐漸習慣、接受母乳以外的乳制品,以免造成優質蛋白的缺失,影響寶寶體格發育。
2.碳水化合物:為寶寶主要的能量來源,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是寶寶腦力和體力活動的原動力。
此時寶寶能吃的食物品種日益增多,家長要注意給寶寶合理調配,如粗細糧搭配,但粗細糧的比例約為1:4即可,過多粗糧不利于寶寶稚嫩消化系統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薯類既含有淀粉類物質,又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鉀及食物粗纖維,有利于調理寶寶胃腸道功能,預防便秘。
3.新鮮蔬菜和應季、當地的水果: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多種、均衡的營養素,缺一不可,維生素A、B組、C、D等和礦物質鈣、鐵、鋅、硒是不可缺少的。
4.水:每日要給寶寶一定量的溫白開水喝,人體內所有新陳代謝的正常運轉都要在有水的中進行。寶寶自己一般還不完全能表達什么時候我渴了,因此要家長主動、定時給寶寶喂水,為寶寶健康成長,盡量少喝和不喝飲料。
尤其要注意的是,2歲以前,是寶寶生貧血的高發年齡階段,要在寶寶日常的食譜中適時、適量添加包括動物性及植物性含鐵食物。例如:豬肝、雞肝、豬肉、菠菜等。寶寶斷奶后的輔食做好了,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將有著很大的幫助的。
寶寶一歲后,能吃很多種類的輔食,如果寶寶喜歡吃固體輔食,并且能夠從中汲取足夠的營養。另外,還學會了用杯子。再者,寶寶從情感到行為都不再依賴母乳喂養的方式時,這可能就是寶寶真的想要自己慢慢斷奶了。
斷奶前,先將一點配方粉涂在嬰兒嘴周,觀察皮膚是否變紅。若皮膚無改變,可給孩子喂些配方粉(小勺、奶瓶均可),觀察是否出現皮疹、、腹瀉等。若無任何不適,可選擇牛奶或羊奶為基礎的配方粉,兩者無特別不同。
嬰兒6個月至1歲期間,應保持每天喝奶量在600ml至800ml,1歲至1歲半不少于400ml至600ml。即使孩子非常喜歡接受輔食,也不能讓輔食喧賓奪主,主食的攝入量,才是營養的基礎。
然后根據孩子每日的奶量及生長情況來決定提供給孩子怎樣的輔食搭配。為了達到更好的喂養效果,家長需要調整輔食的結構及喂養量,來更好地搭配主食“奶”,以使孩子更好地生長發育。
每次輔食添加的時間應該安排在兩次母乳或配方粉之前,先吃輔食,緊接著喂奶,讓孩子一次吃飽。添加輔食之初,每次輔食的量有限,需要再補充奶才能讓孩子吃飽了。這樣做能夠避免出現少量多餐的問題。少量多餐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興趣,還會影響消化的效果。輔食添加的規律為一天兩次。
此時,絕大部分食物都可以喂給一歲的寶寶吃了,在設計寶寶的菜單時,應包括谷類、蔬菜、水果、肉類、禽蛋等等種類。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加強,要注意控制寶寶的進餐時間和進餐習慣,以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如進餐時間以20-30分為限,讓寶寶坐在兒童餐椅上,和大人異同吃飯等。同時要記住脂肪對寶寶生長發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這個時期應合理攝入,而不是。
在輔食的實際制作中,爸媽可以為寶寶制作一些爛飯、饅頭、餅干機肉末、碎菜和水果等食物,豐富食類。還可以適當增加寶寶的食量,每日喂食2-3次輔食,代替1-2次母乳,以補充寶寶身體發育所需的營養元素。不過口味不要太重,并且要避開刺激性較強的調味料,以免寶寶對其他食品產生厭惡感。
做法:大米洗凈后加少許油拌勻,腌制30分鐘,板栗去殼。雞胸肉洗凈放入清水鍋中煮熟,撈出放涼后順著雞肉的紋理撕成細絲,用少許油和鹽腌制片刻。板栗切碎。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放入腌制好的大米,放入板栗,再次煮滾后轉小火煲煮30分鐘。待米粥軟爛時將雞絲放入鍋里,用勺子攪拌均勻,繼續用小火再煮5分鐘,最后加鹽調味即可。
做法:大米淘洗干凈后加入足量的清水,煮成白米粥。紅薯洗凈后削去外皮切成薄片。放入蒸鍋中蒸至熟透。將蒸好的紅薯取出,用勺子碾壓成泥狀。紅薯泥放入白米粥中,攪拌均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