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粘人有負面影響嗎?
兒童在三四歲之前,與母親的依戀最為強烈,這種依戀感來自于強烈的安全需要,所以,適度依戀是寶寶發展正常的表現。寶寶的依戀只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和的成熟,他會成長為一個有自信心、性的人。
父母不可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以任何、的方式來對待寶寶,使寶寶失去安全感。
0至1歲半的寶寶多半會對父母產生依戀感。如果到了這一年齡的寶寶,還沒有對家人產生依戀感的話,就會給寶寶未來的生活打上陰影。所以這段時間的寶寶最好自己帶。
但是太粘人的寶寶往往不夠自信,因為他只粘媽媽在小朋友中不太合群,做什么事情都擔心自己做不好,都要媽媽來幫助,自理能力也受影響,身體活動也不太積極,性格容易既暴躁又懦弱。
太寵孩子。問題還是在家長身上。比如每次出門要媽媽抱這件事,因為每次都是你失敗,她勝利,當然會如此。問題不僅僅是要你抱,因為你對孩子比較寵愛,就會造成孩子的性和自立能力較差,當媽媽的不狠狠心放手讓孩子自己作主,孩子能順利地長大與成才嗎?
前后不一致。有的父母心情好時,能夠耐心地被孩子粘;心情不好時就把孩子一把推開,這種前后不一致的態度,容易使孩子無所適從--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這樣做反而會增強孩子的“粘性”。
一直要到快滿五歲時,九成以上的孩子才能很容易地與父母親分開。針對這種較粘人的寶寶,父母的教養態度非常關鍵。
年輕父母要認識到分離是暫時的,為了孩子的成長必須創設分離的機會,而分離對于來說并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再遇到皓皓要求晚上兩邊都想去,又想媽媽,又想奶奶的情況,或者明明在家里答應得好好的,出門不久就要媽媽抱的情況,媽媽態度就要堅定一些,無論孩子怎么哭鬧,都要堅定地搖頭,一次兩次之后,孩子會發現自己粘人并沒有什么結果,就會減少粘人的現象了。父母與孩子分離時,要明白這并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現在必須離開。不要在心里產生感,認為孩子哭鬧是自己沒有給予愛的安全感
每次在媽媽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都應提前時間跟孩子說清楚,有時還要用商量的語氣,但媽媽決定下來的事情就一要去辦,要提前說明,比如在上的時候就和孩子說,寶寶,媽媽回去要做飯,媽媽需要你自己一個人玩玩具,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媽媽,但如果一個人呆著沒意思,盡量忍一下。進了之后,仍然這樣說,孩子一般總會答應的。到時候雖然很不情愿,但承諾在幼小的心靈還是能留下份量的。孩子會漸漸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確實去做你所說的事,這樣就可以培養互相信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