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吃喝拉撒睡就是學習
本報訊 (記者 江蕓涵)1月16日,在全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培訓會上,全國著名幼教專家、《指南》課題項目負責人湄教授解讀了《指南》的實質。針對當前幼兒學習上出現的誤區(qū),她幼教“小學化”是一股歪風。
怎么理解3-6歲兒童的學習?“有人認為《指南》把常喝白開水、能自己穿服鞋襪也納入幼兒學習的內容,還不如干脆叫生活指南。”湄說,這種認識就是幼教“小學化”的根源。幼兒階段,學習的概念跟中小學不一樣,不是拿到書本去學習,也不是老師上課講重點,要樹立廣義的幼兒學習觀。“生活課題就是幼兒重要的學習課題,所以吃喝拉撒睡就是學習。”
“現在一些幼兒園有一股歪風,比如教孩子學成語,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夠理解;要么就是比算術,3歲孩子手的握力都不夠就開始寫數字,幼兒園儼然成了一個大雜燴。”湄提醒幼教工作者,要把握幼兒學習的特點,通過直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小學化的傾向。
《指南》中的目標部分都有相應的“各年齡段典型表現”,但湄認為,如果幼兒行為特點或能力與《指南》不完全一致,也不能簡單輕率地對幼兒發(fā)展的好壞下判斷,要尊重“個別差異”。有幼兒園老師按照《指南》目標給全班每個幼兒打分,這種“冷冰冰”的做法嚴重了兒童的自尊自信,不宜用“統(tǒng)一測試的辦法”來了解幼兒。
2012年10月,教育部印發(fā)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為貫徹《指南》,我省將逐級進行全員培訓。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fā)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具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