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指南》中的常考點
什么是《指南》呢?《指南》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簡稱,《指南》是為了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而制定,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教育部分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
《指南》屬于法律法規部分的內容,在歷年的教師資格筆試考試中,法律法規部分所占比重變動比較大,分別為:2016年上占6%,2016年下占17.33%,2017年上占6%,2017年下占4%,2018年上占31.33%。可加,考察低峰為4%,高峰時高達31.33%,試卷占比將近三分之一,因此,法律法規也應引起各位考生的重視。那么,《指南》作為法律法規的一部分,通常會以怎樣的題型進行考察呢?哪些內容又是常考點呢?在這兒,我為大家呈現部分試題:
【2015下】1.下列哪一種不屬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幼兒學習方式?( )。
【2016上】9.為了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能一物多玩,最適宜的方法是( )。
【2016上】10.在“秋天的書”美術活動中,教師不適宜的做法是( )。
【2016下】6.科學活動中,教師觀察到某幼兒能用數字、圖表來記錄和整理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該幼兒最可能的年齡是( )。
【2017上】7.幼兒園創設中,使用易于識別的生活行為規則標識圖,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2017下】9.一般情況下,哪個年齡段的幼兒能結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假設等關系的相對復雜的句子( )。
【2015下】11.為什么不能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一把“尺子”與衡量所有的幼兒?請說由。(15分)
【2014下】13.在幼兒園領域教育活動中,為什么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請結合實例說明。
一、在考察題型方面:分別為單選、簡答、論述,而其中考察頻率最高的題型為單選。
例:科學活動中,教師觀察到某幼兒能用數字、圖表來記錄和整理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該幼兒最可能的年齡是( )。
【答案】A。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5~6歲幼兒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
例:我國的《綱要》和《指南》都指出,要幼兒每天不少于( )的戶外活動時間。
【答案】B。解析:《規程》:在幼兒園,幼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得少于2小時,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于3小時。
例: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兒( )學習的核心。
【答案】B。解析:A數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有基本的數學認知;B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CD文學活動屬于語言領域的活動主要發展幼兒的聽.說的能力,而非探究能力。
3.論述題也容易在說明中第四條“實施《指南》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部分出題。
因此,綜上,在復習《指南》這一塊的內容是,需要注意說明部分第四條,各領域的小目標,表格里面的數字部分的內容,以及指導要點。
- 標簽:3到6歲兒童指南試題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