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羽熙 黑歷史應對健康信息混亂 多部門搭建“健康中國說”平臺小說 流氓老師
中新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 董子暢)在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的支持下,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健康中國說”)系列活動日前在北京啟動。在當前日益復雜多變的網絡信息時代,為公眾搭建一個權威、準確、值得信賴的信息平臺。
據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主委孔靈芝介紹,“健康中國說”這個平臺將集結國內健康領域的權威人士,充分聯合跨學科的專業機構資源,順應新媒體時代趨勢,針對公眾關注的熱點健康話題,聯合多機構發布權威聲音,促進公眾健康。
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指出,針對當前的媒體傳播形式,希望“健康中國說”能給公眾提供權威、準確、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識。但把學術語言變成大白話,對不少專家來說是個短板,所以,我們需要醫學專家和傳播專家聯手。期待“健康中國說”在新媒體傳播信息紛雜的情況下,能夠成為一個科學傳播健康知識的示范平臺。
已經擔任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健康知識宣傳員”10年的央視評論員白巖松在會上表示:“說健康的同時,更要注重健康地說,如何讓健康傳播產生效果,引導人們真正踐行健康生活方式,這一直是最大的挑戰。因此,我們這個平臺說出去的話,讓人們一開始就信任,不產生猶豫很重要,別我們這說完之后,隔兩天又‘打臉’了。我覺得說健康,信任感最重要。”
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監察專員常繼樂指出,慢性疾病已成為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據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因慢性病死亡人數占全部死亡人數的88.38%,疾病負擔比例超過70%。他認為,健康傳播對于慢病防控至關重要。健康即是傳播的起點,更是傳播的終點,實踐中需要注重傳播的科學性、科普性、廣泛性和實效性。“健康中國說”引入多家權威學術機構協作機制,是健康傳播領域重要并有益的嘗試。
據悉,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健康中國說”)項目已建立了由健康專家、媒體、自媒體、健康促進專家等組成的“健康+傳播”核心團隊,今年將圍繞食品添加劑、管理膽固醇預防心梗、骨健康、心梗與腦梗急救、疫苗與慢病防控等健康議題進行傳播。(完)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