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喂養指南知識嬰幼兒如何護理!
這一時期提倡純母乳喂養。嬰兒在這一時期里生長發育是很迅速的,食量增加。當然每個孩子因胃口、體重等差異,食入量也有很大差別。做父母的,不但要注意到奶量多少,而且還要注意奶的質量高低。母乳喂養要注意提高奶的質量,有的母親只注意在月子中吃得好,而忽略哺乳期的飲食或因減肥而節食,這是錯誤的。孩子要吃媽媽的奶,媽媽就必須營養的攝入量,否則,奶中營養不豐富,直接影響到嬰兒的生長發育。
3個月是孩子腦細胞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在胎兒期第10~18周),也是身體各個方面發育生長的高峰,營養的好壞關系到今后的智力和身體發育,因此一定要提高母乳的質量。
嬰兒在滿了3個月之后,就不能單純只是母乳喂養了,為了嬰兒的營養,就應適當增加一些輔助食品,以促進嬰兒消化系統的不斷完善。
另外,孩子在第一年身體長得最快,光靠吃奶達不到逐步增加營養的需要。到6個月時已出牙,為了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要逐步給孩子吃菜末兒、肉末兒、米粥、餅干、饅頭片等,這些食物中水分含得少,營養素濃縮,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要。食物從液體逐漸過渡到半固體及固體,也為孩子將來斷奶打下了基礎。
①蘋果泥:將蘋果洗凈后,切成兩半,用小勺輕輕刮取果肉部分,即可得到蘋果泥。
②香蕉泥:取熟透的香蕉去皮后放入碗中,用不銹鋼小勺背用力擠壓、攪爛即為香蕉泥。
③魚泥:將鮮魚去內臟洗凈,放入鍋內蒸熟或加水煮熟,去凈骨刺,放入調味品,擠壓成泥,可調入米糊(奶糕)中食用。
⑤蛋羹:將整蛋攪勻,加入溫水半小杯、醬油1茶匙、鹽少許,待鍋內水開后再上鍋蒸8~10分鐘即成,應在正餐中喂,不要在兩餐之間喂食。
⑥肝泥與肉末兒:將煮熟的瘦肉或肝用干凈的刀在砧板上剁成泥,加調料和水少許蒸成肉餅或肝糕直接喂食,或放在粥或爛面里喂食。
⑧肉末兒菜粥:瘦豬肉50克,青菜兩小棵,植物油10克,醬油、精鹽、蔥姜末兒各少許。將豬肉洗凈去筋、剁成細末兒,青菜洗凈切碎。鍋內加入植物油,油熱后下入肉末兒不斷煸炒,放入蔥姜末兒,再加入少許醬油炒至全熟即成肉末兒。將炒好的肉末兒及碎菜加入熬好的米粥內煮沸。待溫后即可喂食。
嬰兒從第3個月起腦細胞發育逐漸趨向高峰。為促進腦發育,除了足量的母乳外,還需要給母親添加健腦食品,以母乳能為寶寶的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
常用的益智健腦食品有:動物腦、肝、血、魚肉、雞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核桃、芝麻、花生、松子、各種瓜子;金針菇、黃花菜、菠菜、胡蘿卜;橘子、香蕉、蘋果;紅糖、小米、玉米。
嬰兒出生3~4個月后,體內貯存的微量元素基本消耗殆盡了,特別是鐵已基本耗盡,僅喂母乳或牛奶已滿足不了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需要添加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雞蛋黃是比較理想的食品之一,它不僅含鐵多,還含有小兒需要的其他各種營養素,比較容易消化,添加起來也十分方便。
嬰兒在6個月以內,每日需要鈣600毫克,6個月以上的嬰兒每日需鈣800毫克。一般來說,嬰兒從食物中(母乳、牛奶等)只能攝取到鈣需要量的一半。例如母乳喂養的小嬰兒,全部吃母乳,每100毫克母乳中含鈣34毫克,即使每天能吃進700毫升母乳,鈣的含量也不足250毫升。因此,為了滿足嬰兒骨骼、牙齒的正常發育和正常代謝的需要,還要另外補充寶寶需要量一半的鈣。
給嬰兒補鈣有兩個途徑,一是在嬰兒食物中添加鈣,如市售的配方奶粉、嬰兒營養奶米粉、奶麥粉等都含有鈣,二是用鈣劑補充。后者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那么選擇哪種鈣劑好呢?選擇鈣劑時,一要看鈣劑的含鈣量;二要看鈣劑的溶解度,只有易溶于水的鈣劑吸收才會好;三是是否純天然,是否安全無毒無副作用;四是價格適宜。
補充鈣劑的同時應該補充維生素D,這樣鈣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否則大部分喂進的鈣都由腸道排泄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劑,它對氧游離基發生作用,起到清除氧游離基的作用,穩定了細胞,因而有治療生長痛的作用。維生素C也是一種抗氧化劑,適當應用也有裨益。維生素E劑量為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一般1~2個月后孩子不會再感到下肢疼痛。疼痛完全消失后再服用一段時間予以鞏固。
鋅雖為微量元素,但參與很多的重要的生理活動,與蛋白質、核酸及70多種酶的合成有關。嬰兒期每日需鋅3~5毫克,人乳中鋅的含量高于牛乳,初乳含量尤高,魚、肉、蝦等動物性食物也含鋅豐富,故一般不易發生鋅缺乏。哺母營養不足和未給嬰兒按時增加輔助食品等均可造成鋅缺乏。缺鋅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挑食的嬰兒常可因鋅缺乏而出現食欲減退,生長停滯。
缺鋅的嬰幼兒一般表現食欲差、生長慢、容易感冒,不少孩子還有反復的口腔潰瘍和脂肪瀉。在味覺度的測定中發現鋅缺乏的孩子,一半以上對甜、酸、苦、咸4種基本味覺都很不。缺鋅還會給免疫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因此缺鋅的孩子容易發生咳嗽、發燒、腹瀉、頭癤等疾病。
預防缺鋅的關鍵是合理安排膳食。乳品一般鋅含量不足,孕婦、哺乳母親應注意營養的全面攝入以及按時為嬰兒添加輔食,這是預防嬰兒缺鋅的主要措施。要肉、魚、蛋類動物性食物與粗糧及蔬菜的供給。發酵食品,如饅頭、面包等能促進鋅吸收,要鼓勵孩子食用。嬰兒在4個月后可添加番茄、魚、蝦、肉泥、黃魚小餡餅等,這些食物均含豐富的鋅,當然除了食物補充外,還可以從一些補鋅劑中獲取,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些新稀寶片,食物和補鋅劑一起補,效果更好些。
足夠的鈣磷能促進骨骼、牙齒的生長和堅硬。嬰兒體內的鈣約占體重的.8%,到了成年以后達到1.5%,嬰兒每日約需鈣600毫克、磷400毫克。嬰兒缺乏鈣磷,可患佝僂病及牙齒發育不良、心律不齊和手足抽搐、血凝不正常、易于流血不止等癥。
我國嬰幼兒的膳食容易缺鈣,而磷不缺乏。嬰兒6個月后添加輔助食物時應多選用大豆制品、牛乳粉、蛋類、蝦皮、綠葉蔬菜等,用這些原料制成的食物如牛奶大米糊、牛奶玉米粥、雞蛋面條、豆豉牛肉末兒、豆腐糕、雞蛋羹、莧菜水等,均是良好的鈣、磷來源。
孩子突然不愛吃牛奶,可能是前一段時間食量過大,體內負擔過重造成的。這時媽媽不要勉強孩子吃,可以多給他些果汁和水,等他想吃奶時再吃。只要孩子每天能吃100~200毫升牛奶,就不必擔心他會餓壞。經過7~10天以后,體內得到休息,孩子又會愛吃奶了。
水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組成細胞的重要成分,人體中的新陳代謝,如營養物質的輸送、廢物的排泄、體溫的調節、呼吸等都離不開水。水被攝入人體后,約有1%~2%存在體內供組織生長的需要,其余經過腎臟、皮膚、呼吸、腸道等器官排出體外。水的需要量與人體的代謝和飲食成分相關,小兒的新陳代謝比旺盛,需水量也就相對要多。
3個月以內的嬰兒腎臟濃縮尿的能力差,如攝入食鹽過多時,就會隨尿排出,因此需水量就要增多。母乳中含鹽量較低,但牛奶中含蛋白質和鹽較多,故用牛乳喂養的小兒需要多喂一些水,來補充代謝的需要。總之孩子年齡越小,水的需要量就相對要多。一般嬰幼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100~150毫升水,如5千克重的孩子,每日需水量是500~750毫升,這里包括喂奶量在內。
由于家長營養知識缺乏和寶寶的不良飲食習慣,往往會出現以下某些營養素缺乏的表現:
倘若寶寶消瘦、食欲不佳、生長發育明顯落后,表情淡漠,不活潑,可能是蛋白質和熱能不足;如寶寶個頭較小,骨骼牙齒發育不良,出牙晚,腓腸肌痙攣(小腿后面肌肉抽搐)則是由于缺鈣所致;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若鐵缺乏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缺鐵性貧血,表現為面色、口唇、眼結膜、指甲蒼白、煩躁、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還表現為異食癖(即吃我們日常不能吃的東西如紙張、煤渣子等);若寶寶個矮,厭食、偏食、挑食、異食癖,反復發生口炎則可能是鋅缺乏。
VA對維持皮膚和人體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組織的健康非常重要,當VA缺乏時,皮膚粗糙、脫屑,有時表現像雞皮疙瘩,容易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重者可出現夜盲癥,甚至可造成失明;若寶寶夜驚、多汗、頭部呈方形、肋緣外翻,甚至有雞胸,O形或X形腿,可能是由于缺乏維生素D造成的佝僂病(當然缺鈣也會促進佝僂病的發生);VB2(核黃素)缺乏時可出現口角爛、口唇發炎、舌面光滑,視力模糊,怕光流淚、皮脂增多、皮炎等:若寶寶常有齒齦出血,皮膚有出血點,鼻出血,甚至尿血等,可能與VC缺乏有關。
以上是最常見的幾種營養缺乏病,若寶寶有以上某些表現,應該及早到醫院找醫生鑒別診斷,適當補充含某種營養素的制劑或保健品。但是有的藥物如VA、D、鋅等過量還可以造成中毒,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擅自隨便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