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網絡育人功能 打造指尖上的思政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新媒體成為青年學生獲取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2018年11月,衡水學院抓住機遇,聚合校內103家新媒體,成立新媒體聯盟。用“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在青年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積極引導。
為發揮新媒體聯盟思政育人的獨特優勢,聯盟成立后,學院堅持“建隊伍、搭平臺,建機制、設議題,立制度、明獎懲,強陣地、發聲音”,根據微信、微博、QQ空間的不同特點定位其傳播內容和方式,逐漸形成以校級新媒體為統領,院系級新媒體為支撐,班級新媒體為基礎的多層次、全方位思政教育體系。
在新媒體聯盟運營過程中,衡水學院宣傳部以體制機制建設為基礎,制定《衡水學院新媒體聯盟章程(試行)》、《衡水學院新媒體建設考核辦法》等一系列規定,明確新媒體運營指導思想、工作流程,暢通媒體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渠道。通過科學定位各類新媒體重點工作領域,最大限度覆蓋本校的教師、學生和校友群體。通過組建一支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專業化網絡工作團隊,積極吸納師生、校友中的網絡達人助力宣傳。
新媒體聯盟推進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開創思政教育新局面。通過精心設計熱點議題,充分發揮在信息選擇、加工和傳播過程中的把關作用,實施有針對性的信息傳播和議題討論。與此同時,做好價值引導。對辦學理念、校訓、學校精神、辦學宗旨等核心文化理念,以講故事、談內涵、說意義等形式進行解讀和闡釋,增強文化價值觀的說服力和可接受度。
為抓牢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該聯盟本著“導先于防,防寓于導”的原則,選拔了百名在校教師、輔導員組成網評員隊伍,通過微博、微話題、網絡跟帖等方式,與師生進行切實有效的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進行引導,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各聯盟成員還通過聯合策劃、互相關注、轉發評論等方式,加強聯動協作,形成規模效應,做到共享資源、共同發聲、共樹形象,提升了學校輿情處置能力。目前該校的輿情監測實現了24小時實時監控。
運營中為進一步有效增強平臺的吸引力與親和力,新媒體聯盟指導和推動聯盟成員立足師生日常工作、生活需求,挖掘平臺可延伸與拓展的服務性功能,探索學生自我管理與教育的信息化工作機制。以學校學生會微信平臺“奔跑吧衡院”為例,除做好權威信息發布、實用信息查詢等基礎功能外,著力打造了線上服務功能,包括失物招領、第二課堂、繳納學費、圖書館座位預約等便捷服務菜單,滿足師生工作學習需求。
聯盟成立以來,為該校思政育人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同時,并取得了一定成績。截至2019年1月,“衡水學院團委”和“衡水學院校學生會”新浪微博粉絲共突破28000人,積極發布原創話題,其中#奔跑吧,衡院#總閱讀量達到1190.1萬,討論9.2萬,#衡院小閑聊#閱讀量達到543.3萬。
據悉,衡水學院新媒體聯盟成立,是該校凝心聚力提升學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舉措。聯盟的成立,推進了校園新媒體之間的有效聯動、資源共享、聚合傳播,對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育人功能,營造健康、和諧、有序的校園網絡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