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合產品轉公募提速 券商資管規模持續縮水
大集合轉公募對于資產管理行業具有深遠影響,有利于券商發揮主動管理優勢,服務于更廣大的客戶群體。
總規模7000億左右的券商大集合產品轉型公募加速。近日,中金公司首只大集合產品轉公募獲批。至此,已有4家券商的5只大集合產品轉型獲批。
同時,在行業轉型的大背景下,券商資管規模持續縮減。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末,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10.58萬億元,今年來縮水2.33萬億元。
“在大集合公募化改造過程中,券商資管能夠真正回歸資產管理業務本源,發揮主動管理優勢。公募化改造后,大集合產品具有更加清晰的市場定位,有利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資管行業將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頭部券商“嘗鮮”
近日,中金公司收到證監會批文,同意公司旗下大集合產品“中金增強型債券收益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下稱“中金強債大集合產品”)對標公募進行合同變更,同時更名為“中金恒瑞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這意味著中金公司首只大集合轉公募獲批,正式轉型為債券型公募產品。
根據2018年11月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存量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應當在2020年12月31日前對標公募基金進行管理。
2019年3月和6月,中金公司旗下包括中金強債大集合產品在內的5只大集合產品先后獲得了轄區證監局的《規范驗收確認函》。
據悉,中金強債大集合產品是中金公司目前7只大集合產品中唯一的債券型大集合產品。該產品改造后,中金強債大集合產品將成為每個交易日開放、投資債券等固收類資產的債券型公募產品。
今年8月,東證資管、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資管成為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的首批“嘗鮮者”,共計4只產品轉型變更先后獲批。
此外,多家券商資管表示:“公司正在準備相關變更申請材料。”據了解,近期監管可能還會對其他券商資管的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下發批文。
未來將積極推進
目前,首批券商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后續推進工作如何?《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獲悉,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不過各家券商進度不一。
據了解,國泰君安資管首只大集合轉公募產品銷售火爆,首日銷量超過120億元。
“我們產品存續客戶比較多,需要公告征求意見才能轉換成基金份額。在產品轉換過程中,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保護客戶權益。”東證資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首家獲得公募資格的券商,東證資管在公募基金管理領域經驗比較豐富,而此次大集合改造,其早有相關準備。
“大集合改造涉及估值核算方式的調整,是大部分沒有公募基金運作經驗的券商的改造重點。相比其他券商,公司自2013年取得公募牌照后,運營系統就開始按照公募基金的估值核算要求進行部署,并已經在2014年完成了所有大集合產品參照公募基金的估值核算的切換。”東證資管相關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據東證資管方面介紹,公司目前存續的大集合產品總計19只(根據Wind數據,剔除小集合產品),存續規模150多億元。未來將按照“準備成熟一只,就轉換一只”的原則,穩步推進后續轉換工作。
談及未來的轉換計劃,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產品負責人執行總經理張越艷表示,公司近期將向證監會提交其余大集合產品變更的申請,產品類型涵蓋混合類、權益類、固定收益類。
未來,中金公司致力于打造產品類型齊全、投資標的多樣的大集合產品鏈條,以滿足投資者的多元化投資需求。
對資管行業影響幾何
大集合產品轉公募加速推進,會給券商資管業務帶來哪些影響?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團隊認為,大集合產品是券商集合資管業務的歷史遺留產物;大集合產品改造將穩步推進,對市場沖擊極其有限;大集合整改對上市券商業績影響非常有限,但有分化。
“大集合轉公募對于資產管理行業具有深遠影響,有利于券商發揮主動管理優勢,服務于更廣大的客戶群體。相比于起點較高的券商集合計劃及單一計劃,券商大集合產品具有認/申購起點低的優勢,有助于券商資管打造更豐富多樣的產品鏈條,提高旗下產品吸引力,從而拓寬客戶群體,服務于更廣大的普通投資者。”張越艷表示。
從大資產管理行業的角度來看,券商大集合產品改造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張越艷認為,其公募化改造為券商資管大規模參與公募市場競爭打開了一扇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資管行業競爭格局。在當前積極“回歸主動管理業務本源”的市場背景下,大集合轉公募有利于券商發揮主動管理優勢,完善產品鏈條。
此外,相比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產品鏈條更加豐富多樣,且券商自身擁有固定收益、衍生品投資、投資銀行等多樣化的業務功能,有助于資管業務與其他各類業務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
聯訊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李興認為,券商資管大集合改造逐步落地,降低產品投資門檻,同時提高宣傳力度廣度,有利于產品規模迅速增長。大集合產品納入公募監管體系,利好資管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但同時也要面臨100余家公募基金的激烈競爭,更加考驗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能力,主動管理轉型步伐領先的券商將更為受益。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