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幼兒園前,先在家中養成自理能力與專注力,輕松上學去!
進入幼兒園前,孩子需要先具備哪些能力,幫助他們更快融入校園生活?家長在家中又該如何訓練?
許多家長一想到孩子到幼兒園還不會自己如廁怎么辦,會不會在學校適應不良、交不到朋友等等問題,就擔心到夜晚無法入眠,想要求助網絡大神,但龐大的資訊量又讓新手爸媽們不知從何入手,其實只要掌握下列要點,就能幫助孩子無縫接軌幼兒園生活!
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孩子能否獨立的關鍵,若能提前培養,家長的擔憂就能減少大半,孩子能夠自己如廁、吃飯、自己脫襪子、脫鞋子,面對天氣冷熱也要懂得適時穿脫衣服,對于自己的生理需求,有能力做出相應的舉動,都是孩子初步須具備的能力。
家長怎么做:運用分段學習法,按部就班慢慢練習
訓練自理能力可以使用分段學習法,把每一件事都分成多個步驟,舉上廁所為例,可以分為穿脫褲子、坐上馬桶、擦屁屁、沖水,以及洗手、擦干,將每個步驟擬好順序,接下來就可以選擇用順向或逆向學習法來讓孩子練習。
‘順向學習法’顧名思義就是從第一個步驟開始,孩子先要自己脫下褲子,剩下的步驟由爸爸媽媽協助一起完成,下一次孩子就要自己完成脫褲子到坐上馬桶,一步一步讓孩子熟悉完整流程。
‘逆向學習法’則相反,爸爸媽媽先帶孩子脫褲子、坐上馬桶等步驟,直到上完廁所后,可以問孩子:‘接下來呢?上完廁所后要做什么?’引導孩子想起洗手、擦手的動作,只要完成動作,就可以結束上廁所流程。
雖然普遍認為‘逆向學習法’是讓孩子較快得到成就感的學習法,不過挑選哪種方法因人而異,重點還是切割步驟,依照步驟慢慢練習,從而建立能力。
專注力
這是許多老師與家長都會感到困擾的問題,教室里有人在吵鬧、有人圍著教室到處跑,墻壁上也有很多吸引人的布置,都是讓孩子分心的來源,因此讓孩子學會排除這些外力干擾,注意聆聽老師說話,就得要訓練孩子的選擇性專注力,建立起這項能力,孩子學會專注于特定事物,在課堂中的表現也會更好。
家長怎么做:以游戲方式,讓孩子越來越聚焦
如何培養專注力?可以和孩子玩‘我看到了’的游戲,例如:‘我看到紅色了!找找哪里有紅色的東西?’孩子回答:‘我看到椅子是紅色的、那幅圖畫里有紅色!’通過家長給孩子出題:‘我看到_了!’讓孩子找出家長指定的目標,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 標簽:steam加好友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