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癲癇病怎么區分
現如今嬰幼兒的外傷幾率較高,社會飲食安全日漸下降,空氣質量下降,發燒、感冒及呼吸疾病也成了嬰幼兒常見并且多發的。嬰幼兒癲癇更是常見的一種病因復雜的、反復發作的、陣發性、暫時性腦功能紊亂所致神經系統綜合征。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嬰幼兒癲癇的病因多為圍生期缺血缺氧,皮質發育不育,低級別膠質瘤、腦炎、外傷等引起發病率不同,發病機制及類型也不容易區分,國仁醫院專家教您如何區分常見的六種嬰幼兒癲癇。
是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后不久(多數在7天內)出現強直、陣攣性驚厥發作,常合并自主神經癥狀和運動性自動癥,發作頻繁、短暫。發作間期患兒一般狀態良好,除家族中有類似發作史和腦電圖非性改變之外,其他病史和檢查均正常。預后良好,驚厥發作多于2-4周內消失。EEG發作間期大多正常,部分病例有全面性或局灶性異常。
本病既往又稱為良性嬰兒驚厥,其臨床特點為首發年齡3~20個月,有或無良性嬰兒癲癇家族史,起病前后智力運動發育正常,表現為局灶性發作或繼發全面性發作,發作常呈叢集性,無癲癇持續狀態。發作期EEG放電可起源于顳區、頂區、枕區或額區。頭顱影像學檢查無異常。本病對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好,2歲后不再發作,預后良好。
是一種臨床少見的癲癇綜合征。主要特征是1-2歲(3歲以前)時出現全面性肌陣攣發作,基本不伴其他發作類型。發作期腦電圖為全面性(多)棘-慢綜合波。發作易于控制,生長發育正常,預后佳。
又稱良性癲癇。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癲癇綜合征,明顯年齡依賴,多數患者5-10歲發病。主要特點是面部和口咽部局灶運動性和感覺性發作,偶有繼發全面性發作。大多數病例僅在睡眠中發作,通常發作不頻繁。預后良好,幾乎所有病例在16歲前緩解。EEG的特征為中央顳區棘波,在睡眠中發放明顯增多。
又稱獲得性癲癇性失語。本病少見,是兒童期特有的癲癇綜合征,病因不清。起病多在2-8歲。臨床主要表現為獲得性失語、癲癇發作、腦電圖異常和行為心理障礙。癲癇發作和腦電圖改變呈年齡依賴性,常在15歲后緩解,半數以上患者持續有語言、心理和行為障礙。腦電圖以慢波睡眠期連續出現的棘慢綜合波為特征,多為雙側性,顳區占優勢。
可為特發性、癥狀性或病因不明。起病年齡1-12歲,平均為7歲。臨床特征為頻繁肌陣攣-失神性發作。部分患者還可出現全面強直-陣攣發作或失張力發作。發作期腦電圖為廣泛性3Hz棘-慢綜合波。藥物治療反應欠佳,總體預后不如兒童和青少年失神癲癇好。
癲癇病是一種常見疾病之一,它對人體造成的比較大,因此很多人還是會積極的到各個醫院治療,那么治療的前提是要首先明確診斷,對癥治療,不然盲目的治療是沒有用的,有時反而會對疾病不利。
聲明:39健康網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
- 標簽:嬰幼兒常見疾病及處理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