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孩子疾病高發 兒童醫院專家Get 8大常見病攻略
瑩瑩寶寶剛剛八個月,由于天氣忽冷忽熱有些發燒。瑩瑩媽想著孩子這么小,發燒更應該多穿點,孩子被裹成了球,半夜還給寶寶蓋了足足三層棉被,可憐的孩子半夜哭了好幾次(此刻小編的心是痛的)。第二天一早瑩瑩媽媽醒后發現孩子冒汗,身體抽搐,嚇壞了的媽媽趕緊抱著孩子去了醫院,可是一切都晚了,孩子一覺不醒竟被宣布變成植物人!
剛滿月的小饅頭寶寶身上長滿濕疹,奶奶不去醫院,用折耳根熬水給小饅頭擦臉。一個星期以后,小饅頭的整個臉全部腫脹起來,眼睛都睜不開!
2歲11月的晨晨最近幾天一直拉肚子,不好,吃不下東西,一下子人都瘦了一圈,晨晨媽給晨兒吃了止瀉藥,但效果并不明顯,昨天帶晨晨來到重醫兒童醫院門診就診,經檢查,晨晨竟是感染了輪狀病毒導致腹瀉,已出現輕度脫水。
每逢從網上看到寶寶們之中的新聞,小編的心都是碎了一地,總有那么幾個熊爸熊媽熊婆們在育兒的坑里,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今天小編實在忍無可忍以至于不可忍,決定就孩子常見的發熱、咳嗽、腹瀉、便秘、濕疹、手足口病、貧血等8大常見病、高發病防治甩出干貨!為了將最精華實用的信息提供給寶爸寶媽們,以下文字我們去繁就簡,取其精華,敲黑板劃重點,給出最核心提示,以便疾病來臨時,家長可以第一時間拿到最科學的防治策略。
1、低熱:體度低于38.5°C時,父母可采取物理降溫法來,如給幼兒行溫水浴,水溫32~34℃范圍;給孩子多喝些溫開水;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增加水果的攝入;室內注意通風換氣;多休息。
2、高熱:體溫超過38.5℃時,可以按使用說明口服退熱藥,如美林、泰諾林等,藥店里可以買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口服退熱藥后,至少應間隔4~6個小時再次服用。如果孩子反復發熱不易退熱,或同時伴有差,食欲差、突發抽搐等情況時,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3、高熱驚厥:發病時寶寶會出現或者身體局部的抽搐,同時伴有幾秒的眼球上翻或凝視,家長需引起重視。需要立即將孩子送至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咳嗽是幼兒出現較為常見的病癥,是呼吸道內清除分泌物和異物的一種條件反射。
如果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一直咳嗽的話,可以適度地將孩子的頭給抬高,這樣有助于寶寶呼吸道里的分泌物排出,緩解寶寶咳嗽的狀況。
突然發作的喘息為兒童哮喘的主要特征,兒童哮喘的喘息癥狀根據哮喘的嚴重程度而有較大差異。呼吸頻度加快、呼吸困難,嬰幼兒可表現為張口呼吸、鼻翼扇動。
1、首先需要明確導致孩子產生哮喘的過敏原是什么,之后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盡量避免孩子與過敏原的接觸。比如如果孩子是由于蟲螨誘發的哮喘,父母們就要注意室內的衛生及通風的狀況,這樣有助于孩子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
2、因為貓狗之類的寵物身上的細菌和其他可能導致孩子哮喘的物質較多,所以父母們最好不要在家中飼養此類寵物。
3、讓孩子加強鍛煉,以增強自身的抵抗力與免疫力,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善孩子哮喘的癥狀。
兒童鼻炎除鼻塞、膿涕外,可有發熱咳嗽、萎靡、煩躁不安,也可伴發中耳炎、鼻出血和關節痛,較大兒童會有頭痛現象。
由于兒童不能準確地表達病情,容易延誤治療,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以下四種情況時應及時帶孩子去專科醫院規范治療,不要自行藥物,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影響:一是感冒后癥狀持續10天以上;二是每年都多次患上呼吸道感染;三是有很多膿性鼻涕;四是咳嗽持續時間比較長,主要是早晚咳嗽,或是運動后咳嗽。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導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癥治療。
一定要認識到“濕疹是可以治療的”,尤其是當寶寶的濕疹嚴重時,更應該將患兒送至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而非各種各樣的,即使有的有用,也是需要“辨證診治”的,作為非專業人士很難正確判斷,往往會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
另外,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孩子,母親飲食要注意清淡。在給孩子增加輔食時,可借助食物過敏原檢查,尋找可能致敏的食物并回避,避免食物過敏加重濕疹病情。
由于兒童個體的特殊性,如胃腸功能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對較少、胃腸道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輪狀病毒,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流行季節,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2、是空氣,即患兒糞便中的病毒擴散到空氣中,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如果接觸的人中有“秋季腹瀉”患者,或者到過人多的地方玩耍,就容易患“秋季腹瀉”。
兒童感染輪狀病毒后,一般會出現以急性腸胃炎為主的臨床癥狀,即先有發熱、突然,1-2天后出現腹痛和水樣腹瀉,大便多為黃綠色蛋花樣稀水便、白色米湯樣稀水便或排出完全不變形的吃進的食物,且有酸臭味。如果、腹瀉很嚴重的話,還會出現萎靡的癥狀,少部分患兒會出現輕-中度的發燒,如果是小年齡的兒童,還可能會出現哭吵、黏人等現象。
如果發現患兒出現臉色不好、尿量明顯減少、手腳發冷、皮膚呈暗紅色花紋、汗多等癥狀,這時就可能因為病毒引發了嚴重脫水或病毒性心肌炎。如果患兒癥狀很輕(即每天和腹瀉的次數分別在2-3次左右),可以口服補液鹽,預防糾正脫水,另外可以服用腸道益生菌、腸黏膜和改善腸功能的藥物(如蒙脫石散等),并密切觀察病情發展。
如果病情加重,腹瀉次數增加,就應該帶患兒去正規醫院化驗大便,醫生會根據患兒的情況進行治療和糾正脫水。如果出現所說的孩子臉色不好、尿量明顯減少、手腳發冷、皮膚呈暗紅色花紋、汗多等癥狀,應該迅速到醫院進行病毒性心肌炎或重度脫水的檢查和搶救,千萬不能拖,否則會有生命。
小兒便秘是由于飲食中膳食纖維過少,喂養不當,不適應和缺乏良好排便習慣等因素導致,寶寶會出現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等癥狀。
1、矯正飲食:可在孩子的飲食中添加一些像是西紅柿汁、桔子汁、菜汁這類的蔬菜瓜果汁;同時需要減少孩子日常的牛奶量,多吃一些像是韭菜、芹菜這類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2、適時訓練定時排便的習慣:在寶寶三個月時,家長們可以開始訓練把便,而在寶寶一周歲后,可以讓寶寶在每日的早晨還有飯后讓寶寶坐在便盆,不管寶寶是不是有便意也要在便盆上坐十分鐘。
家長們需要記住,只要寶寶形成了定時排便的時間,就不要隨便改動。此外,平時家長可以帶著寶寶多多進行戶外活動 鍛煉他們的腹肌力量,促進腸道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