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有哪些護理要點 趕緊來看看吧
新手媽媽們初為人母,幸福里夾雜著一些措手不及,是選擇母乳喂養還是混合型喂養比較好?寶寶黃疸怎么辦?出現腹瀉了應該怎樣處理?吐奶了應該怎樣應對?喉嚨有痰要怎樣處理?一大推問題如期而來,寶媽恨不得惡補育兒知識。那么下面就寶寶生長發育中常出現的喂養、排泄、皮膚方面的問題,給各位寶媽們提供一些應對方法:
大家都知道母乳喂養益處多,不僅能提升寶寶的免疫力、促進孩子生長發育,還有利于媽媽的身體恢復。但就目前的喂養現狀而言,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確實越來越少,而新手媽媽們對于寶寶喂養方面的了解也還是模棱兩可。
量:寶寶剛出生,由于媽媽體內激素的原因,母乳分泌量相對較少,但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胃容量也是極小的,僅7ml左右,只要定時給寶寶吸吮乳房,媽媽也會分泌出適合寶寶的量。一般情況下,產后一周每餐量達60-90ml,滿月后可達到120ml。
喂水: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不用喂水,因為母乳可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一切營養物質,如發熱、腹瀉的可以適當喂水,補充機體丟失的水分。
喂奶:由于新生兒胃呈水平位,賁門松弛,易發生和溢奶,這個時候媽媽們不用太著急,如果寶寶已經出現溢奶的,讓其自行溢出,以免回流出現。注意喂奶時盡量寶寶呈坐立位,切勿睡姿,喂養完畢輕輕拍后背,之后給予右側頭高臥位。
不少媽媽發現母乳喂養的寶寶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其實,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較高,這種物質促進小腸平滑肌運動,增加水和電解質的分泌,從而產生稀便。也有可能是由于小兒對乳糖不耐受,體內缺乏乳糖酶導致腹瀉。由此可見,生腹瀉不用過多人為的。
如果寶寶突然出現排便次數增多,顏色異常,伴異味的,需及時咨詢兒科醫生,進行大便的檢驗,看看是否有病毒或細菌感染,有的話就需要藥物治療。也有不少寶寶好幾天才大便一次,其實只要寶寶沒有明顯哭鬧不適的都沒有太大影響,正常喂養就行。
黃疸:寶寶出生后2-3天會出現黃疸癥狀,4-5天最為明顯,5-7天自然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這是因為新生兒時期體內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導致,一般不用人為。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的黃疸就需要引起注意,病因素居多,如新生兒溶血、先天性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新生兒肝炎等,需尋求兒科醫生診治,后期定期復查。黃疸未完全消退的,也不能進行疫苗注射。
肚臍護理:關于新生兒肚臍的護理,需做到確保肚臍清潔、干燥,出生后的前幾天,醫院工作人員會給予清潔、消毒、包扎,避免臍炎。隨著臍帶的逐漸干燥,殘端一般1-7天內脫落。不排除很多寶寶回家后肚臍又出現輕微的流膿,家長們可以給予雙氧水和酒精消毒,用紗布創面。若膿液較多,長時間不見好轉,需及時到醫院找專業人員處理。
皮膚濕疹:濕疹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炎癥,與遺傳、過敏體質、神經功能等有關。過多使用強堿性肥皂、營養過剩、腸內異常發酵等也可引起疾病。出現濕疹后,最好咨詢兒科醫生給予相應的藥物涂擦,日常注意皮膚清潔干燥,避免熱捂。
胎垢:新生兒出生不久后,在頭頂前囪門部位會逐漸出現黑色鱗片狀融合在一起的硬痂,不易去掉,通常稱為“胎垢”。這是由于皮脂腺分泌的油脂類物質堆集而成,對孩子的健康無影響。媽媽們可以用消毒過的植物油或石蠟油局部涂擦后包好,讓胎垢充分軟化,一般在12小時以后即可用紗布輕而易舉地擦掉,這樣既不會對皮膚產生任何不良的刺激,亦不會擦傷皮膚。
最后提醒各位寶媽,寶寶在未出生前,除了孕媽要進行常規產檢外,直系親屬們陪同孕媽到兒童保健康復科進行產前兒保咨詢,掌握新生兒相關護理知識,為寶寶的出生做好充足的準備,并在寶寶出生后建立起健康檔案,隨著寶寶的,如出現不適時,即刻咨詢主管醫生,給予應急處理,確保身體健康。
- 標簽:嬰幼兒常見疾病的護理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