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63名長城保護員上崗 用APP“把脈”
北京463名長城保護員上崗
實現長城出險點段快速處置等,形成全覆蓋、無盲區長城遺產保護網絡
昨日,一名長城保護員向記者出示工作中拍的照片以及用來工作的APP。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昨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北京市主場活動在延慶區八達嶺長城舉辦。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長城沿線六區全部完成長城保護員招聘工作,長城保護員全部上崗。
根據北京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和管理制度,至2022年,北京將聘請專職長城保護員不少于300人。
通過巡查形成全覆蓋、無盲區保護網絡
去年,北京市文物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國家文物局<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的通知》,要求各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區實施細則,落實聘用職責、績效考核、工資待遇等問題。
北京市長城保護員隊伍按照區級統籌、鎮(鄉)級主體、村級落實的責任分工,在全區長城分布鄉鎮統一招聘保護員,進行全員培訓、持證上崗,建立區、鎮(鄉)、村三級長城遺產保護管理體系。
延慶區長城保護員王樹光稱,保護員職責包括巡視、險情監測、環境清理、勸阻游人攀爬野長城等。保護員每次巡視時都要拍攝照片上傳到APP,并配以文字描述,如“有倒塌危險”等。圖片匯總到后臺系統后,系統會觀測到同一拍照點不同時期的變化,有助于判斷長城健康狀況。
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長城保護員隊伍將實現長城重點點段全天巡查、一般點段定期巡查、出險點段快速處置、長城野游科學管控,形成全覆蓋、無盲區的長城遺產保護網絡。
2022年專職長城保護員不少于300人
北京按照《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制定了北京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和管理制度,開展長城保護員定期培訓。
管理辦法須確定長城保護員管轄長城點段的設置標準,明確了長城保護員工作職責、待遇保障、獎懲辦法等。
至2022年,北京將聘請專職長城保護員不少于300人。管理制度須確定長城未開放點段的日常巡查周期、頻次及定期報告內容等。同時,應考慮專兼結合,將北京長城保護志愿者納入管理體系,確定其工作目標與工作內容。
- 延展
北京長城保存現狀如何?
已消失遺存占25% 今年啟動10項搶修計劃
北京長城作為中國有長城分布的15個省(區、市)中保存最完好、價值最突出、工程最復雜、文化最豐富的段落,在北京境內自東向西經平谷區、密云區、懷柔區、昌平區、延慶區、門頭溝區六區,長城墻體全長520.77公里。
然而,北京長城保存狀態不容樂觀。
根據北京長城資源調查結果統計,保存程度好、較好和一般的各類型遺存約占總量的33%,保存程度較差和差的各類型遺存約占總量的41%,已消失的遺存約占總量的25%,未經調查的遺存不足1%。
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自2000年至今,北京共開展長城保護工程96項,財政投入約4.7億元。北京今年啟動10項長城搶險加固項目計劃,涉及3個區。未來幾年將每年開工新的搶險加固工程。
今年6月底,箭扣二期修繕工程將完工。未來3年,還將修繕2772米長城和17座敵臺、敵樓,完成箭扣全線修繕。
【長城保護員的工作職責】
●巡查、看護長城本體及有關長城防護設施;
●定期向相關部門報告長城保護狀況和工作情況;
●發現破壞長城本體等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匯報;
●協助主管部門做好長城日常養護、宣傳等;
●編寫工作日志,如實記錄長城巡查、看護情況等;
●按照聘請約定應當履行的其他工作職責。
- 講述
長城保護員:長城下長大,為家鄉保護文物
從5月底開始,長城保護員、八達嶺鎮西撥子村村民王樹光每周要爬5次長城。
每次,他沿著固定的2~3公里一段長城走一遍,撿拾周邊的垃圾,清除路邊的雜草,遇到爬野長城的人,就上前勸阻,跟他們講講保護長城的重要性。
“大部分游客都會聽,他們也沒想到這里還有人管,聽到我對保護長城的宣傳,也都很贊同。”王樹光說。
APP上傳照片,為長城健康及時預警
每一位保護員負責的點段約2至3公里“野長城”。
王樹光每周5天在負責的點段巡視,每月按北京最低工資標準,能獲得約2100元補助。八達嶺鎮南園村的孫明慶是兼職保護員,每周在負責點段巡視一次,一個月200元補助。
王樹光說,附近人類活動較多、保護比較緊迫的重點點段需要每天巡視,非重點點段則定期巡視即可,由文物部門經過勘查后具體劃分。
巡視過程中,他們需要重點監測一些重點部位,拍攝照片記錄,然后挑選其中最直觀的影像,上傳到一個特制的手機APP。
6月5日當天,孫明慶上傳了5張照片。他給記者展示的一張顯示,一座土長城關堡上插了一面紅旗,表明有相關單位在這里開展工作。他設置好定位,簡單寫下幾句話,提示這里的新情況,然后將信息上傳到系統中。
孫明慶說,對長城相同部位進行影像記錄,后臺還會根據不同時期影像的不同,判斷這段長城發生的變化,及時發出長城健康預警。
當長城保護員需要什么素質?
在正式成為保護員前,他們都經歷了測試和培訓。
測試包括體能測試和筆試。體能測試測的是800米跑,“要求咱的體格能跑下來,再看看速度。保護長城過程中別跑著跑著暈那兒了,那也不行啊。”王樹光說。筆試的考題要求他們簡述對長城保護意義的認識、自己如何開展保護工作等等。
《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對長城保護員的資質提出了明確規定,年齡必須在18周歲至65周歲之間,身體健康,具備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另外,需要具有一定的長城保護知識,具備巡查、看護長城的工作能力,熱心長城保護工作,責任心強。
上崗前的兩天培訓,一項重要內容就是APP的使用。目前,除了APP,長城保護已經用上了很多新技術,包括衛星遙感、無人機等等,為長城保護提供了新手段。
在長城下長大,為家鄉保護長城
根據《長城保護員管理辦法》規定,長城保護員需為長城所在地居民。
王樹光和孫明慶從小就生長在長城腳下。他們回憶,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保護觀念不強,有當地居民從長城拆磚自用,還有一些土長城被毀壞。
“以前不懂,破壞了不少,導致很多長城都年久失修。最近二三十年大家保護觀念都強了,不會主動去破壞。”王樹光說。
在他們看來,當長城保護員,也是為了家鄉保護文物。“我們自己對長城保護也有點認識,希望能夠為家鄉多保留幾段長城。”他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