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 小時制 云超市 成都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再出發
9月初,成都高新區出臺《成都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19—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29條主要內容中,包括企業開辦8小時辦好、工程建設項目80日辦結、納稅時間力爭壓縮至120小時、深化“首證通”審批改革、探索構建業界共治模式等,從高標準提供企業服務、高質量供給產業要素、高品質營造城市環境、高效能推進政府治理4個層面重構營商環境優化體系。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也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正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成都高新區,如何通過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激發區域創新創業活力?日前,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18個一級指標 將營商環境作為系統工程
“方案是經過認真分析世界銀行、國家發改委、成都市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對標全國先進城市經驗,結合成都高新區實際編制而成的。”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國家高新區內優化營商環境,覆蓋層面廣、涉及政府部門多,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為指導方案出臺,該區對營商環境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同時對標研究北京、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經驗及指標,形成了“營商環境建設對標研究報告”,從而系統量化找準全區營商環境的優勢、劣勢和短板。
此次方案亮點之一,就是積極與國際前沿接軌,力求理念與規劃的超前性。“我們緊扣世界銀行及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全面設計了18個一級指標體系。”成都高新區網絡理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指標方面,方案覆蓋了企業開辦、建筑許可、登記財產、納稅、跨境貿易、辦理破產、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知識產權創造保護與運用、市場監管、包容普惠創新等18個一級指標。其中僅圍繞“國際化”,方案就提出構建無縫對接航空和鐵路口岸的大交通、大物流、大通關體系;深化“智慧海關”建設,壓縮貨物通關的外部作業時間60%以上;實施跨境電商出口無票免征,開展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推行電子出口退稅等一系列舉措。
聚焦企業服務 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在方案的29條內容中,“高標準提供企業服務”涵蓋10條內容,涵蓋不動產登記優化、納稅服務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優惠政策一窗通辦、審判工作優質高效等。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在“企業開辦”環節,該區將探索實行營業執照與稅務發票、公章一并發放,最終實現企業開辦一個環節全部完成。同時,方案還提出深化企業開辦過程中的“一網通辦”“全域通辦”“多點辦照”,實現100%企業登記事項能夠通過自助端、手機端、電腦端辦理。
當前,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是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的主線,方案也明確,將推動加快區級政務大廳“一窗辦理、受審分離”改革,實現各個分片區的政務大廳無差別受理和獨立辦結;實現審批服務事項“馬上辦”比率60%以上,“一次辦”比率95%以上,“網上辦”比率100%。
“按照方案,成都高新區將試點政務服務小時清單制,以工作小時為計量單位明確辦結時限,分類別編制梯度小時辦結事項清單,逐步提高最快辦結水平。”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納稅時間力爭壓縮至120小時、企業辦照24小時內智能自助申報、企業開辦8小時辦好等“限時內容”,已在方案中明確實施。
超市化服務平臺 讓企業更輕松獲支持
作為一種新型服務業態,采取“1+N+1”模式的高新技術服務超市在成都高新區布局已2年。成都高新區科技人才局工作人員劉凱說,“1+N+1”即1個旗艦店、N個特色店、1個線上平臺(云超市)。截至去年,僅“云超市”已上架知識產權、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等3100余項產品,為15600余家企業提供服務。
按照方案,未來成都高新區將進一步推廣上述“超市”模式,建設1個線上超市和“一核多園”的線下超市,為企業提供自選式、便利化專業服務,實現全鏈條高新技術服務系統集成。進駐“超市”的技術服務企業成都摩爾實驗室總經理李鵬說,僅僅2017年該企業就服務了979個項目,“過去是公司向企業推薦服務,如今是客戶會主動上門找服務。未來,線上線下全覆蓋的‘超市’將讓更多企業便捷地獲得技術服務”。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方案到今年年底,成都高新區的企業、項目、產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將初步形成,到2020年底,總體建成智慧服務型數字政府。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