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國AI事業 集思學院發起AIHUB計劃培養小小“科學家”
旨在提升中國學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復合知識背景,為中國培養未來新式人工智能人才的AI HUB在北京落下帷幕,并評選出了優秀學員。作為目前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主題的科研項目,此次由集思學院發起的AI HUB計劃共持續了三周,百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生、大學生參加了該項目,并分別從“金融工程”、“機器學習”以及“智能APP開發”三個課題對AI進行了學習。
近年來,人工智能逐漸成為了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各國都在不斷加強人工智能布局。我國也同樣如此:2017、2018以及2019年連續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人工智能;此外,國務院2017年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還提出“到203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盡管確立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戰略地位, 但我國目前人工智能人才仍舊處于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除數量上的稀缺外,人工智能領域對復合人才的需求更加劇了我國正在面臨的AI人才挑戰。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結構性問題,諸如AI HUB一類的科研計劃應運而生。
AI HUB創辦之初,為的便是挖掘學員的興趣與天賦,將學員培養成兼具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社會責任、學術科研能力的AI人才。這些能力不僅對于能夠提升學員在升學申請時的競爭力,其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會因為早期這些能力的培養而受益。
“我本科是數學專業,接觸電腦編程方面的東西比較少。但因為我有比較好的數學計算基礎,其實我去學習新的知識還是會比較快的,對于它的理論基礎的數學推導就會更加熟悉一些”,來自四川大學的劉同學說到:“對于我來說,除了從AI HUB收獲了具體的知識外,我還學會了如何在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上去搭建一個新的知識體系,如何快速學習新知識,這也正是我在AI HUB最大的收獲。”
在科研形式上,AI HUB則采取了“中西合璧”的形式。其不僅是一個滿足中國學生特點的科研項目,更讓學生們體驗到了海外科研項目組原汁原味科研生活以及工作日常。而在本次AI HUB的助教之一,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張同學看來,AI HUB的科研形式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了三點上,“首先,我們研究的課題是最前沿的;其次,在整個科研的過程中,我們會根據實際的科研進度不斷微調科研過程;第三,AI HUB的學員結業時是需要產出非常嚴謹的科研成果的。”
結營時,優秀學員被選入了本屆AI HUB的青年小學者行列;但AI HUB并未就此結束,此次營地中的一些優秀學員們還將繼續與導師們合作,為自己成果的后續發表做準備。
在人工智能已然成為全球各國搶灘的絕對領域時,對AI人才的培養則是“輸血”各國AI事業的重中之重。而作為當前國內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諸如AI HUB一類的科研項目未來無疑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