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首頁  產后月子  分娩方式

快手上的老物件 透過短視頻“櫥窗”細數新中國變遷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9-28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時間回撥20年,劉希彬正瞄著朋友家中的座鐘,兩眼放光。

  “老哥呀,我是真喜歡這玩意,你看能不能讓給我,我一定好好保存。”類似的對話從1999年持續到2002年,跨越4年的軟磨硬泡讓劉希彬“抱得美人歸”。“這座鐘真是來之不易,現在雖然收藏了這么多藏品,但仍對這段經歷記憶猶新,前幾天還拿出來保養呢。”如今劉希彬已收藏近5萬件藏品,通過快手展示老物件的獨特魅力。(快手ID:389420185)

  隨著短視頻的全面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分享出身邊的老物件,老物件也不再是博物館的專屬,人人都能當上“博物館館長”,隨手分享舊時光的魅力。國慶前夕,贊嘆科技發展、時代進步的同時,快手上的老物件們在短視頻的“櫥窗”內,訴說著新中國70年日新月異的變遷。跟隨快手的鏡頭一起感受那些“曾經”,這些老物件勾起了你的哪些回憶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初的溫暖

  建國初期,居民住房普遍偏小,農村多為土坯房、茅草房,兩張單人床板拼一起,再卷著鋪蓋卷兒就是一個家,看似簡單冰冷的陳設下,卻有著溫暖人心的老物件。

  那個年代中,有一種母愛叫縫紉機,衣物帶來的溫暖背后,是母親毫無保留的愛,還記得小時候的噠噠聲么?在劉希彬的視頻中,縫紉機的響動仍然脆,經常向老鐵們展示自己的縫紉技術。“這個得勤保養,上油清理之類的,要不容易銹掉。”被他保存完好的縫紉機,也勾起了眾人回憶。“記得只要這個聲音一響,我就有新衣服穿啦。”“小時候淘氣,媽媽沒少給我補衣服。”評論區瞬間變成大型回憶現場。

  第二種溫暖,就是那時的煤油燈,由于電燈未普及,當時煤油燈可是必備品,沒有彩色漆面的家中,柔和的煤油燈光成為亮色點綴。有網友在視頻下方評論道:“小時候愛瘋跑,但只要能看到遠處家中的煤油燈亮著,跑多遠都安心。”

 

  五六十年代中,“紅色產品”也是重要的記憶符號,毛主席掛像、語錄流行于大街小巷,帶著肖像的茶壺、茶碗、搪瓷缸、臉盆……是不是現在還能在長輩家中看到它們的身影?別總覺得是舍不得扔的老觀念,那可是骨子里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上世紀70年代:“三轉一響”動靜大

  這個年代的人結婚,家具從“36條腿”升級到“72條腿”,家具要憑家具票才可以買到。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三轉一響”,又名四大件,是七十年代各個家庭夢寐以求的家庭物品,但由于條件限制,在當時很少有人能達到這種水平。

  “三轉一響”具體指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哪個家庭有了這“三轉一響”就覺得是過上了“小康”生活。同時也是部分女性擇偶的標準之一,反映出那個時代中國的經濟狀況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

  “當時上海牌手表最出名,誰要是有塊上海牌手表,那真是走路都帶風,小日子過的準錯不了。”劉希彬向我們介紹道。在他的收藏和精心保養下,“三轉一響”仍有動靜,甚至能正常使用,在短視頻的記錄下,“三轉一響”仍聲聲入心。

  上世紀80年代:時尚入魂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道路上,自行車比汽車多。北京早高峰的時候,長安街要騰出一條車道來讓自行車通過,當時外國人管中國叫“自行車王國”。“上海產的鳳凰牌、永久牌自行車,天津產的飛鴿牌、紅旗牌自行車,青島的大金鹿牌自行車,這都是當時的名牌,騎上車可拉風了。” 劉希彬講道。

  與此同時,80年代也是個鮮艷的年代,隨著潮流觀念的深入,人們開始追求鮮艷的顏色搭配,并且那時候的青年基本都會跳霹靂舞,喇叭褲、的確良襯衫、亮皮鞋成為時尚標配。要是肩上再扛個錄音機、配上動感的磁帶,一定是街上最靚的仔。錄音機這種時代符號,劉希彬自然必不可少,但他做的不止是保存:“老物件不能光有個殼子,我都會定期維修,以前找師傅,后來藏品多了花費太大,我就自學。”正因為堅持,現在他80%的藏品都能使用。

  80年代的時尚回憶仍縈繞在人們心頭,快手上許多用戶便用演繹的方式追溯時光(快手ID:974369517)。穿上極具時代感的服飾,找好相應的背景與物品元素點綴,在濾鏡加持下,把人一秒拽回上世紀80年代。勾起了一波人的回憶:“簡直是當年的我啊,也太形象了,比電影還原的都真。”

  常有人說,那是回不去的80年代,其實,那些經典和回憶一直未離開。

  上世紀90年代:通訊拉近距離

  上世紀70、80年代,人們的主要通訊工具是書信和電報,周期較長。90年代前后,BB機、大漢顯、大哥大闖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搞懂,劉希彬又當起了講解員:“早期的BB機是數字機,沒有中文顯示,只能接收數字,其實收到后不會有太多有效信息,后來逐漸進化成了中文機,就是所謂的大漢顯,屏幕也變大了,且能顯示簡短的留言。”

  除了劉希彬,快手上還有很多熱愛收藏上世紀90年代通訊器材的老鐵(快手ID:18226134)。

  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買一部“大哥大”,需要上萬元,在那個年代,一萬元可是天價,“開著桑塔納、打著‘大哥大’”是當年“成功人士”的標配。由于年代較近,快手上還有許多用戶留存著當年的“奢侈品”,去快手看看有沒有你的同款?

  新時代:人人都是“博物館館長”

  每一段流逝的光陰,都化作一個個老物件,拼湊起瑣碎的歷史記憶,見證新中國砥礪前行的壯麗發展史。

  老照片曾是一代人的回憶源泉,伴隨短視頻的興起,老物件又被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劉希彬感慨道:“許多老物件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老化,很可能會壞掉,但動態的影像記錄卻是一種新式的傳承和保存,我現在有時間就發快手。”每發一個作品,劉希彬就將一件藏品在短視頻櫥窗中永久保存。

  “博物館館長”這一以往讓普通人遙不可及的身份,在快手的鏡頭下降低了門檻。在快手的普惠機制下,老物件這類“館藏”不會被流量明星和紅人掩蓋,每個人都能是老物件的“講解員”,分享人與物之間的專屬故事。老物件也得以沖破歷史塵封,再次散發光芒。

  物質匱乏的年代已成過去,而今的新中國正真真切切地實現著“物質極大豐富”,這些豐富背后,蘊含著一代代中國人艱苦卓絕的奮斗;而這些老物件背后,則蘊含著新中國一個個砥礪前行的腳步。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