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時不能吃的食物
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事故調查顯示,大約50%—60%的交通事故與酒后駕駛有關,酒后駕駛已經被列為車禍致死的主要原因。彼時在中國,每年由于酒后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達數萬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與酒后駕車有關,酒后駕車的危害觸目驚心,已經成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殺手”。2010年8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首次審議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醉酒駕駛或被判刑。
喝酒時酒精的刺激使人興奮,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喝多,當酒精在人體血液內達到一定濃度時,人對外界的反應能力及控制能力就會下降,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也隨之下降。對于酒后駕車者而言,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發生撞車的幾率越大。
當駕駛者血液中酒精含量達80mg/100mL時,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時的2.5倍;達到100mg/100mL時,發生交通事故的幾率是血液中不含酒精時的4.7倍。即使在少量飲酒的狀態下,交通事故的危險度也可達到未飲酒狀態的2倍左右。
如今,大家越來越重視交通安全,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但是是否屬于酒后駕車是通過技術手段檢測的,有時候即使沒有喝酒也會被查出酒駕。有些食物吃下去之后也會被測出酒精含量超標。
有些水果,例如榴蓮和荔枝就會引起酒精含量超標。據了解,果肉的糖分經無氧呼吸后,就會產生乙醇(即酒精)和二氧化碳。榴蓮、荔枝因本身糖分含量較高,從樹上摘下來后,光合作用減少,內部細胞缺氧,增加了無氧呼吸的速度,產生乙醇和二氧化碳。因此,在吃完后立即做酒精含量測試就會得到超標的結果。
蛋黃派和腐乳也是引起酒精含量超標的因素,尤其是蛋黃派,很多長途趕路的司機會吃點零食果腹,如果不小心選擇了蛋黃派,就會被查出酒精含量超標。雖然這兩種食物看起來與酒相去甚遠,但實際上,蛋黃派的成分里含有酒精。吃下一個蛋黃派立刻用酒精測試儀檢測,測試值可以達到酒后駕駛的標準。而腐乳包裝瓶上的配料一欄,標有“食用酒精”字樣,腐乳的配料中含有食用酒精,吃后口腔中的酒精濃度較高,如果吃完腐乳立刻用酒精測試儀檢測,數值很高,等到大約10分鐘以后,酒精量才能恢復到0。
藿香正氣水和止咳糖漿里都含有乙醇,所以司機在服用后會查出體內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而且,藿香正氣水比較特殊,服用后會進入血液,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不應該在短時間內開車。其他多數含有酒精的藥品及食品,會在人體的口腔中迅速揮發,不會進入血液。
部分漱口水內含有乙醇,如果使用漱口水后立刻測試,酒精含量是醉駕標準的3倍多。而多數口氣清新劑都含有乙醇成分,過量使用口氣清新劑可能會出現“酒駕”。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