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電視能社交 汽車成“超級充電寶” 科技引領“智慧未來”
央視網消息 (記者 李文亮)科技推動制造業脫胎換骨、轉型升級,也給未來生活帶來無限可能。12月4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山東青島的海信發展研究中心和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這里,不僅可以現場體驗智慧家居、智慧社區、智慧城市帶來的舒適便利,還能通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暢想一下未來的智慧交通。
電視里可以聊天 計算機能輔助手術
在海信發展研究中心,記者們看到,電視有了新玩法,除了收視,還兼具了社交功能,用戶可以一邊追劇,一邊跟朋友線上聊天,全新自研的Hi Table大屏交互系統,讓社交不再局限于手機和電腦,也可以融入到家庭影音中。
基于5G+AI+IoT技術的融合積淀,海信旗下互聯網獨角獸公司聚好看在行業內率先推出全場景圖搜和AI語音,一臺電視打通衣、食、住、行、娛等13大生活場景。今年8月,通過對大屏社交全新交互升級,可實現6路視頻通話等功能,為家庭提供全場景智慧生活服務。
除了關注家庭娛樂,海信還將重點放到智慧社區、智慧城市建設。在中心的智慧社區版塊,播放著海信參與精準醫療手術示范案例。借助海信CAS(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醫療人員可依據CT等二維圖像創建3D模型圖像,既能準確地還原組織的真實狀態,還可以提供動、靜脈血管分布等分離重建畫面,真正做到了手術的指征研判、方案規劃、步驟模擬、術中導航等方面的全程輔助。目前,海信自主數據服務及部分跟蹤到的醫院數據共計6300多例。
新技術讓新能源汽車變成“超級充電寶”
未來,電動汽車或將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根據國家規劃,到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規模將達到1億輛,屆時年充電量高達4600億度左右。
“電動化、新能源化已經成為汽車的發展趨勢,按照車聯網理念,電動汽車最大的變化就是,讓其從原來的交通屬性變為承載大數據的新智能載體,也能夠成為移動的儲能設備”。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經理趙健說。
電動汽車的電池是天然的移動儲能設備,可以帶著能源跨越時間和空間移動,我們可以今天在A地充電,明天在B地放電。同時,電動汽車作為一種電子產品,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數據,如用戶行為信息、車輛信息等等,我們都可以加以分析和利用。因此,電動汽車將來不僅能拉人拉貨,還能“拉能源”和“拉數據”。
現在,特銳德正打造一個全國最大的充電網、車聯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的生態云平臺,一個個獨立的充電終端通過物理連接和智能調控形成充電網,充電網則通過數據信息的提取傳輸能力,打通車聯網與互聯網之間的壁壘,形成新能源和新交通雙向深度融合的新產業。未來,希望通過充電網、電動汽車、分布式儲能,能夠反哺國家電網。
充電40秒續航10公里 無人智能充電開啟“新時代”
隨著人工智能、公交車輔助駕駛、無人調度技術的成熟,城市公共交通將成為最有條件率先實現無人駕駛的行業。
今年9月,“超級智能充電弓”在上海外灘正式啟用,這是由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研發、世界首創的智能充電設備。
這一與公交站牌融為一體的充電設備或許并沒有引起上海乘客的注意,但卻在乘客上下車的間隙就對公交車進行了快速充電,40秒的充電時間即可續航10公里。不僅如此,智能充電弓還具備自動識別、自動匹配充電、智能云端管理、異物檢測智能擦除、多觸點搭接連接等無人化操作功能,可以自動實現下壓和對接充電,整個過程都脫離了人工操作。降弓和充電一鍵完成,在世界范圍率先實現了充電智能化控制、無人化操作,將是未來無人駕駛的完美解決方案。
目前,智能充電弓已在上海、成都、武漢進行了運用。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