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促進親子關系?溝通是最有效的方法,如何與孩子溝通?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交流,這是所有父母最大的痛。大多時候夫妻雙方感情和諧,家庭平日里也和睦,可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什么時候情不愿以跟父母去溝通交流,導致家庭氣氛達到“冰點”。
其實在孩子心理很多父母給了孩子很多,但一切都不是孩子想要的,真正孩子想要的父母卻一點兒都沒給到。因為這些父母他們根本不了解孩子需要什么,這些父母不屑于了解。
這種問題叫什么呢?其實就是因為“代溝”的存在,什么是代溝?代溝其實就是兩代人之間因年齡、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而在認識和行為上產生差異、摩擦或沖突,也是指由兩代人彼此間意見不一致從而在心理上產生相互排斥的現象。
在現實生活紅,“代溝”意見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而大多數家長也承認代溝的存在。很多時候家長坐在一起談到孩子的時候會達成一種共識,就是認為青少年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聽不進勸解。最終導致雙方缺乏共同語言。從理論上分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不理解是產生“代溝”的主要原因。
代溝的確是由兩代人共同造成的,但是其最初的成因卻并非如家長所分析的那樣,問題全出在孩子身上,家長也要負一半的責任。大多數家長都有共同的想法:孩子是自己生的,做的一切自然都是為了孩子好,在各方面的經驗也比孩子多,所以孩子要無條件地聽自己的話。沒有了交流,才出現了孩子“不理解”家長的情況。
青少年事實上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有了主見和對未來的想法,但家長還總覺得他們還是孩子,對社會事物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怕他們會受到傷害。于是,總是放不開手,什么事都給他們安排好,忽視青少年的意愿,通常在此時,孩子們會因受到擺布而大力反抗。由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就產生了: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而青少年卻怨恨父母管得太多。家長教育方法不得當,與孩子的自我發展不同步,從而導致兩代人之間產生比較激烈的沖突。
父母望子成龍,這本身沒有什么錯,所有的父母都會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自己的孩子,就是希望似門能超越自己。在父母眼里,孩子能夠快快樂樂地長大、能夠考入理想的學府、能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能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自己就是再苦、再累、再艱難也毫無怨言。然而“可憐天下父母心”。
然而父母卻沒有想到,時代的演變使得當代青少年的價值觀較從前有著顛覆性的變化。他們把父母給予的愛誤解為不自由和束縛,把父母的教誨說成是嘮叨,有時還認為父母根本不疼愛自己,青少年的這種想法和做法讓很多父母感到迷惑和不解,于是出現了代溝。
此外,在思想觀念上,青少年比較開放,喜歡追求新事物,易于接納新觀念,但穩定性較差,易變且多變;而家長則較為保守,講求實際,不喜歡追求時髦,傾向于保持傳統習慣。
在行為方式上,年輕人會突破傳統習慣,靈活性強,喜歡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敢于嘗試、勇于冒險,往往中動而急躁;而家長做事則謹慎、沉穩,講求踏實、注重質量、不愿冒險,不喜歡做沒有把握的事。由于這些差異,親子之間的心理距離以致“代溝”就形成了。
該如何促進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如何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溝通?如何才能消除親子之間的代溝、隔閡?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