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庭教育三大騙局,都無形毀了孩子的未來,很多父母還不自知
執筆:鄒漢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后
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毋庸置疑,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等重要,甚至在孩子進入學校,接受系統的知識學習時,他們所有的知識來源都源自于家庭教育,但令人擔憂的是,傳統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少騙局,有不少家長都無知覺的踩雷,走上坑娃之路。
家庭教育3種常見騙局
不知從何時起,家長圈里流行起釋放天性的口號,或許是長期棍棒教育高壓之下的反彈,被壓迫的一代成長起來后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不再對孩子有任何學歷要求,只需要孩子快樂成長,做一個平凡的人,然而這其中的3個騙局,卻是生活中極為常見的坑娃教育。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1、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這個概念,是斯賓塞提出來的。斯賓塞認為,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最好。給予其快樂教育,能讓孩子在更輕松的狀態下,更愉悅地接受知識。
但家庭教育里的騙局首當其沖的就是快樂教育,奉行快樂教育的家長在孩子三觀和性格養成的初始期童年時期,以及最關鍵的青少年時期,不會給他們施加任何壓力,孩子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盡情玩耍和享受人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種教育方式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細思之下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快樂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教育”,其次才是“快樂”。
所謂的快樂教育,并不是完全放任孩子盡情地玩,而是讓他在合理的空間內,盡情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去追求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的事情是給予鼓勵和支持,為他提供前進的動力,這樣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也是沒有壓力的教育。
我國很多家庭的快樂教育卻是顛倒主次,并且是只看到了快樂而不見教育,在這種錯誤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般都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很少有出息,而更嚴重一些的則是沉溺于紙醉金迷,在這個花花世界里迷失自我。
2、學歷無用
很多年輕家長自己小時候整日被家長們逼著學習:少年時期被逼著學習是為了考大學,十二年苦讀之后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以為脫離了父母的掌控,自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可是還是會被父母逼著學習,“你必須拿獎學金”“你必須考到xx證”“你必須考上公務員”……這是真真的活到老學到老,還是被逼的。
于是這一批年輕父母長大后,對逼著孩子讀書拿文憑,逼著孩子考證、考公務員找工作這些事情恨之入骨,他們認為讀書會把孩子“腦子讀傻”,因此對孩子全程放養,孩子要是想學就學,不想學就想干啥干啥, 反正他們教育方式的核心是“學歷無用”。
家長們的這種思想會讓孩子從小就抵觸學習,實際上孩子在小的時候,自主學習的習慣是要慢慢培養的,這些奉行“學歷無用”的家長在孩子建立自主學習習慣最重要的奠基時期給孩子灌輸的思想卻是“不用好好學習”,這就讓他們很難養成好習慣。
然而這個世界是十分現實的,學歷是一個人進入社會的敲門磚,沒有學歷基本很難找到一個好的穩定工作,就很難擁有好的生活,最主要的是,也很難擁有一個出彩的人生。
畢竟像比爾蓋茨那樣的人幾百年難得出現一個,他退學也是因為自身知識已經足夠豐富,本身就是個天才,而且他離開學校之后也沒有停止學習和研發,是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自我。
普通人要做的事情應該是扎扎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學習是一個人扎根社會的基礎,對于每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3、釋放天性
時至今日,不少家長開始鼓吹“釋放孩子的天性”這個說法,和快樂教育類似,但涉及到孩子的人生事件要更廣,奉行這種思想的家長經常使用這些讓人冒火的口頭禪:“他只是個孩子”、“童言無忌”、“他年齡小不懂事”……可以說,釋放天性變成為孩子脫罪的最好說辭。
在這些家長看來,釋放天性就是對孩子的行為不加以任何限制,他們想干嘛干嘛,在家是小霸王,在外則成為了大眾眼里的“熊孩子”。這些家長在孩子應該建立起規則意識的時候盲目對孩子溺愛,對孩子的各種行為不加以管束,只給孩子的錯事“擦屁股”,卻不教他們這完全是錯誤的,在他們看來孩子的錯事也是“釋放天性”的表現。
如今社會上與熊孩子相關的新聞數不勝數,并且越來越多,除了家長們的溺愛,另外就是“釋放天性”的騙局讓很多家長開始“毀人不倦”。
“釋放天性”這種教育方式下誕生的孩子普遍缺乏規則意識,在他們父母眼里,孩子的孩子的天性高于規則。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所以可以跑、可以鬧,可以肆無忌憚地大聲喧嘩,可以無顧忌的做下很多讓人厭煩的事情。
以上三種騙局正在無形之中扭曲很多孩子的成長,導致孩子的三觀出現問題,人生邁向平庸,甚至釀下越來越多的悲劇,家長們一定要認清事實,盡早改正和避免。
- 標簽:思念是一種很懸的東西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