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型啃老”在國內家庭流行?老人別抱怨,還真不能全怪子女
執筆:邵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后
“啃老”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顧名思義就是指成年子女仍依賴父母的救濟生活度日。但是近年來,“新型啃老”這一現象逐漸興起。針對這一情況,很多年輕人不自知,但是老人卻心生抱怨。
什么是“新型啃老”?
傳統啃老是子女依賴父母生活,而新型啃老其實就是孫輩依賴老人生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1、老人帶娃
現在絕大多數年輕父母身上都背負著房貸、車貸、一家老小生活的經濟成本,生活壓力可想而知,只能兩人努力工作。這樣一來,帶孩子的重任就丟到了老人身上。
但是忙碌了一輩子的老人們,好不容易將自己的孩子拉扯到成家立業,結果臨到退休的年紀,還要繼續照顧孫輩。加之此時他們體力和精力有限,這項重擔對身心來說無疑是一種考驗。
面對生活中重壓,他們對此沒法拒絕子女的這項請求,但也難免心生抱怨。
2、老人養娃
有些年輕夫妻自身經濟條件不佳,無法承擔生活全部的壓力,就將育兒的經濟壓力丟給了自己的父母。絕大多數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女及孫輩受苦,就拿出自己的積蓄補貼他們,給予一定的經濟援助。
很多人會說,都是一家人不需要算的那么清楚,但是這樣的行為,無異于是對老人進行“道德綁架”、能量壓榨。
3、老人解決問題
很多年輕父母剛步入社會不久,還沒有站穩腳跟,根基不深,碰到一些需要人脈關系解決的問題,如:孩子上學擇校的問題等,往往就需要人脈資源更廣的父輩來幫忙解決了。
其實,這種行為和讓父母出錢養娃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壓榨”。
“新型啃老”的情況為何出現,緣何頻發?
其中,這種現象并不是由一方就可以造成,而是子女和老人共同引發的,所以老人請別急著抱怨,或許你自己也是推波助瀾的一分子。
1、子女的無奈
如今房價越來越高,很多家庭為了買一套房掏空了兩家的錢袋子,而孩子的教育費用也逐年升高,導致年輕夫妻一代經濟壓力劇增。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生活,不苦了孩子,他們只能轉而向父母求助了。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現象,看似也順理成章。
2、老人的“縱容”
除了子女的“要”之外,最重要的是老人愿意“給”,不然,這個“老”也啃不到。
幸孕姐認為,現在的老人普遍愿意給,主要基于兩點原因:
自己具備養老能力:現在很多老人退休之后都有退休金可拿,而生病有醫保可報銷,因此,在時間和經濟上相對寬裕。故而在面對子女經濟困難的情況下,也就樂得給予一些支援幫助了。
彼此將心比心:有些子女雖然囿于經濟的原因,無法在經濟上孝敬父母,但是卻經常探望他們,陪他們聊天,有什么問題也都是第一時間解決。這樣,在父母的心中,其實孩子已經盡到了“盡孝”的責任,讓他們心里寬慰不少。故而在子女遇到問題的時候,剛好自己力所能及,也就樂得其所的在精力及金錢上援助他們了。
如何將新型啃老,去“啃”化?
除去那些天性懶惰,不愿吃苦掙錢,全靠父母養活,自己成家之后帶著孩子再來啃老“伸手黨”之外,絕大多數人啃老都是囿于現實經濟的壓力,已經超出了自己承擔的最大限度。或者像新型啃老一樣,將孩子丟給老人帶,夫妻兩人去創造最大的經濟價值。
雖然對于家庭而言,這似乎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但是從實際出發,為了避免后續的一些矛盾,子女應當充分考慮老人的想法。
1、詢問老人是否愿意帶
這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并不是每一位老人都喜歡孩子,并愿意帶孩子的,有些人操勞了大半輩子,退休之后只想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如果子女強硬的要求老人帶孩子,那么不僅孩子帶不好,老人也吃不消。
2、觀察老人的身體情況
隨著年齡的增加,身體機能逐漸老化,很多老人身上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疾病,有些還被迫成為了“藥罐子”。這類的老人照顧自己還尚可,但是要去照顧精力旺盛的小孩子,多少有些吃不消,可能帶不好孩子,還有發生意外的可能,安全性較低。
3、雙方觀念是否統一
年輕父母和老一代的育兒觀念多少有些偏差,但如果偏差較大,且都固執己見,不愿意商量,做出讓步的時候,此時不適宜讓老人帶孩子,不然后續將會出現很多的矛盾,而孩子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育兒觀教育之下,也很難被教育好。
雖然現在生活壓力大,但是育兒的重擔不應該全丟給老人而是應該共同分擔。
- 標簽:三峽毛尖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