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參加同學聚會,飯桌上孩子做了一個舉動,十年好友直接反目
細節可見一斑,小細節也會影響孩子的大未來。
細節可見一斑,小細節也會影響孩子的大未來。
執筆:邵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后
老一輩常說:小兒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以后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從他們小的時候就能看出一二。比如,從吃飯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不少“機密”。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帶孩子參加同學聚會,導致老友反目
小曼和高中同學已經多年沒聚了,于是趁大家都在老家就決定聚一聚,有些同學圖熱鬧就帶上了自己的孩子。
一幫人將吃飯地點定在一家海鮮酒樓,菜式都是螃蟹、大蝦之類的,而這類菜基本上都是按照桌子的人數來上的,按人頭分下來,基本上也就一人只有一到兩個,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多拿的話,就有人沒得吃了。
開席之后,所有人都邊說話邊吃東西,一派和諧熱鬧,可沒一會兒就出狀況了……
原來,是小曼兒子吃“獨食”,每上一個菜就拼命地往自己碗里夾,將碗堆得滿滿當當的,甚至當一盤蝦剛上上來的時候,就直接拿到了自己面前“獨享”。
好友家女兒看著蝦也想吃,就問能不能給自己兩個,結果對方聽完就立馬將蝦捂在懷里,并說:“這都是我自己憑本事搶的,誰讓你下手慢了,不給。”
見此,好友試圖講道理,希望他學會分享,可小曼聽后卻瞪了好友一眼,并且說道:“我家孩子從小就愛吃蝦,沒辦法,小孩子嘛,不要和他計較了。”
這讓好友心里頓時一肚子火,連老同學情面都不顧了,指責道:“真是餐桌見人品,連吃飯最基本的規矩都不懂,看來,你這樣的媽媽也只能教出自私自利沒禮貌的孩子了,將來長大了還能有什么出息。”
對方剛想狡辯,同桌的眾人也開始幫腔:“這真的是你教育的不對了,孩子不能這么教。”還有人讓她們母子倆下次聚會都不用再來了。
在眾人的指責聲中,小曼灰溜溜地帶著孩子離席了……
十年友情因為小孩的一個舉動而破滅,讓人倍感唏噓!
對于日常來說,吃飯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但是在這件小事里,卻有大學問。
吃飯時有這些表現的孩子,長大后難成大器!
我國素來講究餐桌禮儀,在以前,都要等長輩動筷之后,晚輩才能拿起筷子開始吃。而且還有寢不言食不語一說,在餐桌上禁止大吼大叫。
雖然近來對餐桌禮儀的要求有所淡化,沒有以前那么嚴格,但是并不意味著可以無視。通常,在餐桌上有以下幾種行為的孩子,長大后很難有出息。
1、自己喜歡吃的菜霸著一個人吃
有些孩子自小就養成了挑食的毛病,加之家長也不加管教,時間長了就會變本加厲,只吃自己喜歡的吃的菜,甚至是一人霸占獨享,還不允許別人吃,變得極度自私自利。
孩子的這種行為,不僅自私,還不尊重別人,如果保持這樣的習慣直至成年,那么他們勢必會在任何事情上都只顧自己,而完全不考慮別人。
這樣一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以后的工作“集體生活”中,他們都很難與人友好、和諧的相處,注定很難成功。
2、對菜品挑挑揀揀,攪來攪去
有些孩子不至于霸占著菜不讓別人吃,但是卻一點吃飯的禮儀都沒有,喜歡在盤子里攪來攪去的,恨不得翻個底朝天,只為挑選自己喜歡吃的,絲毫不顧及同桌人的感受,不管別人是不是還要吃。
這類孩子同樣非常的自私,且沒有什么情商,如果父母不加以管教,長大以后還是會同樣只考慮自己,不顧及別人的需求和感受。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被拉入黑名單,失去了眾多的“人脈”,也基本和成功無緣了。
3、狼吞虎咽沒吃相
有些孩子習慣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要是碰到了自己喜歡吃,或者沒吃過的名貴菜,就像餓狼撲食一樣毫無吃相,恨不得全塞進自己嘴里。
雖然時時刻刻做到細嚼慢咽很難,但是如果像沒吃過飯一樣的沒吃相,就會失了風度,讓人低看一眼。
雖然在低階的人際交往中這個習慣并不是致命的,但是一旦“轉戰”到高階一點的人際圈子里,就會讓人特別看不起。而無法與這類人攀附上關系,也就沒了強大的人脈,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取得成功,基本沒戲。
吃飯雖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從這件小事里,卻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和未來。為了讓孩子以后更接近成功,父母需要從小從餐桌禮儀抓起。
- 標簽:奧體公園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