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為啥狂出汗?正常現象,教你幾招減輕出汗還不影響恢復
產后冒汗不僅會帶走身體里大量的水分,還有鈉元素,如果這兩種物質沒有及時補充,很可能會導致產后寶媽出現“脫水”情況。
產后冒汗不僅會帶走身體里大量的水分,還有鈉元素,如果這兩種物質沒有及時補充,很可能會導致產后寶媽出現“脫水”情況。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后
不少寶媽生完孩子之后會遇上一個較為苦惱的問題,那就是突然變得愛出汗,不管是坐著躺著站著,睡覺吃飯喂奶,月子期間整天身上仿佛沒一刻是干爽的,一些新媽媽就開始擔心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出問題了,其實并不是。
寶媽月子期間狂出汗,是正常現象嗎
答案是: 確實是正常現象,這時候冒的汗都是虛汗,并不用太憂心。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自從懷孕后,孕媽的身體內部雌激素水平會大量增加,于是體內儲存了大量的水分,尤其是一些在孕后期出現過嚴重水腫的孕媽們。在生下寶寶之后,身體自然恢復過程中,為了恢復體內平衡,多余的水分會被排出,其中一個方式就是排汗。
其實,產后虛汗多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個排出體內多余水分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排毒的過程,也能在讓身體在恢復功能的同時,逐漸恢復身材,回到孕前的狀態。
關于產后冒汗多的幾個誤區
1、汗多仍然要堅持捂月子
很多地方如今仍然保留著“捂月子”的習慣,意思是,無論是春夏秋冬哪個季節生產,女性在月子期間不能隨便減衣服、不能吹空調、不能開窗戶,總之就是完全不能有丁點的風吹到身上,這樣是為了避免受風著涼從而留下月子病。
然而,這種舊習俗有點過于極端,很多老人覺得產后冒汗就是體虛,更是要捂著,因此看到產婦出汗反而給她們加衣服,這有時可能會好心辦壞事。早在先前,就有一位南方媽媽在夏天“捂月子”,不開空調蓋被子,結果最后中暑進了醫院。
這種盲目捂月子的做法,實在不值得提倡,產后冒汗本就是身體調節體內水平衡的一種方式,如果一直捂著,水分無法排出不說,產婦一直被濕漉漉的棉被和衣物包裹,反而更容易受涼,在夏天還很容易中暑。
2、喝水喝湯少,湯里沒鹽
很多寶媽生完孩子之后,月子期間都受到家里人的各方面貼心照顧,尤其是在飲食上,通常老人們會給她們燉很多補身子的湯水,恨不得一天三頓都讓寶媽們喝。這些湯水雖然確實有營養,往往卻都沒什么鹽。
傳統觀念認為生產完的女性是不能吃重油鹽的食物的,因此月子期間的女性飲食往往極其清淡,重湯水。然而這讓很多吃慣了重口味辛辣酸甜食物的年輕媽媽們十分不適應,吃了兩三天之后可能就無法堅持下去,寧愿吃青菜蘿卜。
另外,又因為分娩時寶媽們都會挨上大大小小的一刀,下地走路還是十分不方便的,因此一些寶媽為了減少下地次數,會減少每天喝水的量,以避免頻繁跑廁所,這也是錯誤的做法。
實際上,產后冒汗不僅會帶走身體里大量的水分,還有鈉元素,如果這兩種物質沒有及時補充,很可能會導致產后寶媽出現“脫水”情況。每天適當喝點湯水,可以少放點鹽,既預防脫水還能幫助產奶。
產后怎樣做才能減輕出汗,又不影響身體恢復呢
產后恢復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能“大補”或“猛補”,尤其是分娩結束后的前幾周,這是寶媽們的身體虧空,非常虛弱,因此很容易會出現“不耐受”的情況,過度進補只會讓她們身體出現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對于產后出汗多,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減輕與緩解:
1、及時擦汗或洗澡,勤換衣服
產后寶媽要非常注意個人衛生,因此出汗后要及時擦掉,并且勤換衣物與床單被套,避免滋生細菌引發感染,另外也能夠避免穿著濕的衣物導致著涼。月子期間洗澡要選擇淋浴而不是盆浴,如果是在不能洗頭的時間,可以選擇多用濕毛巾擦拭身體。
分娩結束后,由于還有一段很長的哺乳期,寶媽和孩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做好個人衛生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孩子的健康成長。
2、注意環境溫度適宜
產后寶媽回到家坐月子時,房間里的亮度、溫度、濕度都要合適,具體參考大概是:房間要安靜、明亮,室內溫度控制在20-24℃左右,濕度保持在50%-60%,要多多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與清新。
如果是在夏天坐月子,就算害怕寶媽吹風著涼,氣溫比較高的時候電風扇和空調也可以適當開一開,一般只要避免冷風直吹就不會有太大影響。
3、盡量早一點下床活動
在生產完后,保證身體無異常的情況下,在24小時之內就可以下地活動了,順產可以更早,適當的活動可以促進身體恢復得更快,只要體質慢慢增強了,出汗現象自然就會減輕。活動時要注意活動量一定要適度,要循序漸進不能逞強。
寶媽們在坐月子時也不能一味聽從家里的長輩,畢竟身體是自己的,而一些老觀念已經過時,并不符合當下,只有科學坐月子,繞過一些誤區,才能夠讓自己的月子更舒服也恢復得更快。
- 標簽:無糖酸奶有哪些牌子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