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父母吼完后的表現,暗示其性格?有類娃長大往往最有出息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后
沒有一位父母的育兒之路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新手爸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碰到孩子調皮犯錯的時候,更是忍不住一頓吼。
對此, 兒童心理學專家表示,孩子被父母吼完后的不同反應,暗示著將來的性格,有一種會影響終生,父母最好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1、一味低頭認錯
不同孩子會對父母的吼罵產生不同反應,最常見的就是頂嘴不認錯,但如果孩子面對父母的斥責沒有據理力爭辯解,而是一味低頭認錯,那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這類孩子內心往往不愿直面父母的怒火,只要能讓父母不再生氣責罵,那么無論是不是自己的錯誤,他們都會承認下來,并懇切地對父母道歉。
孩子的這種反應雖然看似乖巧懂事,但是長期如此,長大之后易 養成逃避責任的性格,形成討好型人格,對身心的發展極為不利。
2、默默哭泣
有些孩子面對父母的責罵吼叫,只會在一旁默默哭泣,既不敢承認錯誤,也不為自己辯駁,而是任由父母隨意的打罵,并時刻觀察父母的情緒變化。
有這種反應的孩子往往內心非常脆弱,他們對于父母態度的變化十分敏感,并會父母的責罵而感到難過,甚至是產生自卑情緒。
3、沉默不語
還有些孩子會對父母的責罵采取沉默的應對方式,除去確實是他們犯錯了,或者性格使然不愿多說之外,更多的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個歸屬感,對父母沒有信任感,所以不寄希望于自己的辯解在父母那里有效,于是就只能躺平任罵,忍受父母的怒火。
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性格極容易變得膽小懦弱,今后行事小心翼翼,難成大事。
4、據理力爭
如果孩子被罵后是這種反應,不少家長會覺得是愛頂嘴、不聽話,但是就孩子的成長而言,確實一件好事。
被誤解之后會認真辯駁的孩子,往往心理健康,抗壓能力強,并且擁有較強的獨立性,敢于挑戰“權威”,如果好好培養,將來定有大出息。
被誤解之后會認真辯駁的孩子,往往心理健康,抗壓能力強,并且擁有較強的獨立性,敢于挑戰“權威”,如果好好培養,將來定有大出息。
因此,當孩子為自己據理力爭的時候,父母應當耐心詢問他們為何如此,聽完他們的解釋,再做定奪,進行教育。
雖然吼罵完全無法避免,但是對孩子性格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
美國一位神經學教授表示:在語言暴力下長大的孩子,其腦部結構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進而對性格產生負面影響,恐將伴隨一生。
美國一位神經學教授表示:在語言暴力下長大的孩子,其腦部結構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進而對性格產生負面影響,恐將伴隨一生。
被“吼”大的孩子,大多有兩種性格缺陷
1、沒安全感、自卑
從小被父母一言不合就開吼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具體錯在哪里,并逐漸將父母當做權威,從而產生畏懼心理,壓抑內心的真實想法。
此外,父母的吼叫就是否定,他們的自信心會逐漸土崩瓦解,并對自我產生懷疑,從而畏手畏腳,將來很難有大作為。
2、性格偏激,易走向極端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的行為舉止會被孩子潛移默化的模仿,學習。
所以,父母總是對孩子進行吼叫教育,會讓其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從而有樣學樣,用語言甚至動作暴力去解決問題,性格變得偏激,最終走向極端。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當如何正確教育
1、保持冷靜
第一時間應保持冷靜,避免情緒先行,否則問題沒有解決,還對孩子造成傷害。
2、心平氣和與孩子溝通
當錯誤已經無法發生時,首要任務是解決問題,以及如何避免。
因此,父母需要心平氣和與孩子溝通,了解前因后果,分析錯在哪里,如何才能挽救,今后如何才能不再犯。
3、讓孩子知道犯錯需承擔的后果
父母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找出原因之后,還需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應當承擔什么后果,只有切身體會之后才會形成、加深具體印象,從而不再犯。
- 標簽:塔米拉拉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