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胎教到底是怎么回事
胎教對于現在的準媽媽們來說可謂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詞匯了。可能很多人都認為胎教是由西方傳進來的。其實不然,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了關于胎教的記載。只不過古代的胎教與現代的胎教在形式和目的上都是有較大差別的。不過最終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更好的保護孕期的母嬰健康。可能有的準媽媽想要了解中國古代胎教是怎么回事。那么我就來給大家說說吧,中國的古代胎教的實質和現今是不一樣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胎教也在不斷的發現,了解中國古代胎教是怎么回事可以讓我們從中找到值得借鑒的地方。
現在的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孩子零歲之前就開始下工夫了——懷孩子之前的半年,丈夫就要戒煙戒酒鍛煉身體,妻子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懷孕后,有條件的都要進行胎教: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等,不一而足。有人開玩笑說,下一代的競爭,從娘胎里就開始了。
“胎教”一詞,2000多年前已有
“胎教”一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劉澤倫教授向記者介紹說:“據說在周朝之前就有胎教觀念了。”西漢人劉向編寫的《列女傳》記載:周文王的母親懷孕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惡言,能以胎教”。西漢賈誼在《新書》中也提到“胎教”一詞。這就是說,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就已經有了“胎教”一詞。到了魏晉南北朝和唐朝的時候,當時的醫書中已有了“胎教”這一門類,說明胎教已經成了祖國醫學的一個分支。到了近代,康有為、蔡元培都提出了設立“胎教院”的主張。
古代胎教對當今的胎教有著啟迪意義,但并不是一回事。現在所謂的胎教,實際上是對胎兒生長發育的一個良好的維護與促進。胎教本身不屬于教育的范疇,之所以還用“胎教”這個詞,是因為廣大老百姓都是這樣稱呼的,因此,就一直沿用下來了。
中國古代胎教是怎么回事呢?胎教這個詞匯在我國其實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不過古時候的胎教和現在的胎教是很不一樣的。盡管如此,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古代的胎教對現代胎教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因為從本質上來講,無論是古代的胎教,還是現代的胎教都要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更好的保護母嬰健康,更好的促進胎兒的發育。胎教從字面上來看似乎含有教育的意義,其實其并不屬于教育的范疇。了解了這些知識對于我們更好的執行胎教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