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會不會懷孕搭上“一帶一路”快車 長虹海外業務占比將超過30%刻痕1
柏源
5月14日~15日,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自2013年國家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來,“一帶一路”猶如海陸雙翼,推動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與發展。在這過程中,長虹依托自身在全球的資源布局,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近日, 四川長虹 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長虹”,600839.SH)的控股股東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對外發布了一組最新數據,2016年長虹海外業務收入實現19.73億美元,同比增長3%,為歷年來最高;集團在四川省綿陽市進出口總額為9.19億美元,占綿陽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2%。
據悉,從1999年在印尼設立第一個海外辦事處至今,長虹用十多年實現了產品、制造技術、人才和品牌走出去。目前,集團海外業務已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尼、巴基斯坦、中東、捷克等,且這些國家和地區都處于“一帶一路”沿線上。
四川長虹副總經理黃大文表示,追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航線,長虹已經踏上了“實施全球化資源協同”的新航程,到“十三五”末,海外收入占比預計將超過30%。
掘金“一帶一路” 海外開疆擴土
根據長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集團工業總產值實現1000.22億元,同比增長6.00%;整體銷售規模為1047.55億元,同比增長3.21%;利潤總額實現17.98億元,同比增加40.94億元;上繳稅金32.65億元,同比增長1.32%。
外貿方面,2016年,集團海外業務收入實現19.73億美元,同比增長3%;其中冰箱、空調、機頂盒的海外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20%、26%和56%。集團在四川省綿陽市進出口總額為9.19億美元(其中出口4.13億美元,進口5.06億美元),占綿陽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2%,為綿陽市2016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十年來首次超過德陽市,位居四川省第二作出了積極貢獻。
長虹方面表示,這一系列的成績得益于集團十多年來堅定不移地實施國際化戰略,并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沿“一帶一路”重點區域展開布局,有步驟地興建海外工業園,加強海外投資,實施跨國并購,初步完成了海外戰略布局。
據悉,目前長虹已在海外投資建立了14個子公司,其中制造貿易型有5個,如在印尼、捷克、西班牙、巴基斯坦等;貿易型子公司有9個,如在法國、意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阿聯酋、中國香港等。另外還在美國、西班牙、捷克設立了3個研發中心,在泰國、印度、巴西、阿爾及利亞等設立了7個代表處。集團海外員工約有2000名,員工本地化率達80%,產品主要出口120余個國家地區。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副教授劉明宇認為,“一帶一路”給家電產業的發展過程提供了兩個空間:一是市場空間,二是資源空間。從市場空間來講,家電企業一方面可以在“一帶一路”的擴展中發展,減少貿易壁壘,增加合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品牌培育、品牌成長和品牌輸出。從資源空間來講,國內家電企業可以利用“一帶一路”來擴大資源空間,優化全球配置,進而提升品牌競爭力。
從“中國制造”到“歐洲制造” 謀求自主品牌國際化
事實上,中國企業“走出去”之初,缺乏科學、清晰的海外業務戰略規劃,容易一窩蜂和“打到哪兒算哪兒”,并不利于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產生集聚效應。在謀求國際化的進程中長虹也并非走得一帆風順,十多年前,長虹在美國市場受挫,集團董事長趙勇認為,長虹必須從產品“走出去”轉型為品牌和資本“走出去”。而此前,長虹所有出口到發達國家的產品,都不是自有品牌。
黃大文坦言,這種依靠勞動力和原材料的成本優勢,憑借低利潤的加工和組裝業務打開海外市場的方式不可持續,也形成了對中國制造低質低價的刻板印象,給中國品牌“走出去”帶來極大的困難,這樣的問題也存在于長虹的國際化進程中。
認識到這一點之后,長虹加速布局全球市場,不僅在海外市場快速實現規模化經營,還在謀求自主品牌的國際化。據了解,長虹率先把歐美市場流行的高端家電產品引入本土生產,通過引入歐洲的能耗和環保標準,引領規范歐洲市場。同時,在2012年,長虹旗下的 華意壓縮 (000404.SZ)成功收購擁有40多年歷史的西班牙Cubigel公司,通過本地化生產和經營,將“中國制造”變成“歐洲制造”。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長虹近年來正不斷加快國際化開拓步伐,一方面大力提升了自主品牌的出口比例,改變了原來家電企業基本以代工出口為主的情況。另一方面在海外加快了收購步伐,比如收購了西班牙的Cubigel壓縮機公司,這有益于其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
在劉明宇看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家電企業要想謀求自主品牌國際化,不可能再單純地依賴中國原來的勞動力密集型粗放增長來實現企業的成長,必須從本土化創新、分類施策和抱團出海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即結合當地的需求,對產品進行適當的調整創新,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消費群體,采用不同產品的策略、營銷的策略和品牌的策略,同時與互補的產品品牌結成聯盟,分工協作,幫助自己實現產品升級。
向高端化轉型 “新三坐標”鑄造全球資源協同
對于搏擊全球市場的長虹而言,要與全球頂尖同行同臺競技,除了合理的產業布局外,更需要強大的自身實力和全球化運營能力作為支撐。因此,進行高端化轉型成為長虹的突破方向,也成為其站穩海外市場的根本保障。
近年來,長虹通過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圍繞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的“新三坐標”體系做文章,增加了高端產品、高毛利產品的比例,退出非主業、非控股、非盈利的“三非產業”,2016年,長虹先后推出了CHiQ電視、冰箱、空調以及物聯網手機、智能廚衛等終端產品并持續迭代升級,利潤實現大幅改善。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長虹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146位,同比提升6位,川企百強排名中保持第1位。集團旗下華意壓縮連續三年產銷量全球冰箱壓縮機行業第一,全球市場份額超20%,歐洲市場占有率超過35%。此外,長虹器件公司也成長為全球多家高端照明企業的主要供應商。
長虹方面表示,2016年集團一方面提高自身制造、研發和服務能力,提振了“全球化”競爭力;另一方面依托“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穩扎穩打拓展了海外市場,未來還將繼續提升海外收入占比。
“現在家電行業主要的出口地區還是歐洲、美國、日本等市場,這些都是發達國家,對高端產品的需求相對比例較高,所以企業加快智能化、高端化轉型,讓出口產品從品質到性能,再到檔次都得到明顯的提升,這樣才能得到海外生活水平較高的消費者的認可。”梁振鵬認為,高端化轉型對長虹搶占發達國家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劉明宇指出,“一帶一路”政策下,家電企業不能夠一味地追求產品高端化,更重要的還是分類施策。“這里的高端必須是管理的高端,是全球化的國際競爭力高端,是全球化進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的高端,而不僅是產品的高端。”
按照長虹的規劃,長虹“走出去”分為三個階段,在經歷了產品走出去,資本、人才、品牌走出去之后,下一步將形成全球化的資源協同,不再有“出”和“進”的概念。“中國的競爭實際上也是全球化的競爭,如何在全球化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需要整合全球資源,包括資本、人力、市場以及技術等方面的資源,只有調配全球的資源去跟競爭對手打才不會輸。”黃大文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