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前沖洗生雞肉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健康隱患
在烹飪肉食之前進行清洗恐怕是每個做飯之人的習慣,但是近日,科學家們卻發(fā)起了一項運動,開始號召大家不要清洗生雞肉,他們認為“清洗生雞肉并不衛(wèi)生,反而適得其反”。
生雞肉不需清洗即可烹飪
多數人都認為剛買回家的生雞肉上肯定存在大量細菌,不沖洗一下會有害健康,但事實恰恰相反。生雞肉上的確還有大量細菌,它們包括沙門氏菌及彎曲桿菌等各種食源性病原體,但對雞肉進行沖洗并不能根除這些病菌。即使完全不清洗肌肉也不會對健康帶來危害,因為超市的雞肉是經過層層檢疫的,并不會存在大量病菌,而少量的病菌在徹底烹飪后也會被完全消滅,完全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從這個角度看,清洗生雞肉僅僅是做無用功而已,但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研究人員發(fā)現,在水龍頭下沖洗生雞肉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在沖洗過程中,病菌會隨著濺射的水滴、肉眼難以察覺的細霧遍布水槽周圍。如果沙門氏菌或彎曲桿菌污染了臺面、毛巾、碗盤甚至熟食,那他們有很大可能不會得到高溫消毒,這就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研究人員建議,如果生雞肉是從超市買回,且在封閉包裝內,那么可以打開后直接放入烹飪鍋中,然后清理飛濺物,并用熱水和肥皂洗手。除了雞肉以外,其他生肉、蛋類都應該使用類似的處理方法。
如果從心理上無法接受生雞肉不經清洗就下鍋的話,專家建議應使用浸泡清洗的方法,并注意不要濺起水花,另外,應及時清洗器具并生熟分開。
沙門氏菌對健康威脅極大
1885年沙門氏等在霍亂流行時分離到豬霍亂沙門氏菌,故定名為沙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有的專對人類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也有對人和動物都致病。沙門氏菌病是指由各種類型沙門氏菌所引起的對人類、家畜以及野生禽獸不同形式的總稱。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食品,可使人發(fā)生食物中毒。據統(tǒng)計在世界各國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國內陸地區(qū)也以沙門氏菌為首位。
沙門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個月,在自然環(huán)境的糞便中可存活1-2個月。沙門氏菌最適繁殖溫度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溫儲存食品是一項重要預防措施。
沙門氏菌病是公共衛(wèi)生學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門氏菌屬腸道細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導致胃腸炎、傷寒和副傷寒的細菌。它們除可感染人外,還可感染很多動物包括哺乳類、鳥、爬行類、魚、兩棲類及昆蟲。人畜感染后可呈無癥狀帶菌狀態(tài),也可表現為有臨床癥狀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態(tài)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動物的繁殖生產力。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