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國際科技要聞(8月5日—8月11日)
一周之“首”
首艘“獵戶座”組裝完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艘完整的“獵戶座”載人飛船已完成最后組裝。按計劃,“獵戶座”飛船及正在研制中的“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火箭會在5年內實現(xiàn)載人登月。而未來登月任務中還存在B計劃——如果發(fā)生意外,飛船可搭載宇航員執(zhí)行其他任務。
技術刷新
人體細胞制成可眨眼3D人眼模型
美國科學家利用人體細胞,模擬人眼最外層的幾何學結構和細胞組成,制成了可眨眼的三維人眼模型。通過該模型,團隊已成功模擬了干眼癥,并測試了研究藥物的治療效果,其有望取代目前通用的動物模型。
納米疫苗有望對抗黑色素瘤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已開發(fā)出一種新型納米疫苗,用于對抗最具攻擊性的皮膚癌——黑色素瘤。目前,納米疫苗已完成臨床前研究,下一步則是將技術轉移到公司,擴大納米疫苗的生產(chǎn),然后繼續(xù)進行臨床試驗。
一周爭鳴
39個古老大質量暗黑星系顛覆現(xiàn)有宇宙模型
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39個來自早期宇宙的大質量星系。這些“原始巨獸”無法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并且顛覆了現(xiàn)有宇宙模型,目前還沒有理論可以解釋為什么會存在一群如此黑暗的、恒星正在形成的大質量星系。
一周焦點
3D打印出可正常工作的人體心臟組織
美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上撰文稱,他們使用“懸浮水凝膠自由形式可逆嵌入”(FRESH)技術,用膠原蛋白成功3D打印出可正常工作的心臟“零件”——顯示同步收縮的心室。這項突破性技術向3D打印全尺寸成人心臟邁近了一步。
前沿探索
最近一次地球磁場逆轉歷時22000年
地球磁場看似穩(wěn)定,但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地球磁場逆轉過程持續(xù)時間之長遠超以前科學家的設想。最近一次地球磁場逆轉的整個過程至少持續(xù)了22000年。
奇觀軼聞
人類在火星上可能會變傻
美國科學家稱,對生活于模擬深空環(huán)境下的老鼠進行的研究表明,將人類送上火星可能會給宇航員帶來認知和記憶問題,這種“行為缺陷頻譜”顯然會損害宇航員的能力,使他們無法很好地應對意外情況。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