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鹽池:戈壁灘的綠色蝶變
經過全面防沙治沙和大規模國土綠化,寧夏鹽池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縣植被覆蓋率達到71%。 (資料圖片)
寧夏鹽池縣寧鑫生態有機牧場養殖的精品鹽池灘羊。本報記者許凌攝
如今的鹽池縣生態優美,群眾生活環境舒適。 (資料圖片)
鹽池縣防沙治沙成效顯著。上世紀90年代,年均揚沙天氣近百天,截至2018年底,全年揚沙天氣僅七八天。 (資料圖片)
鹽池縣位于寧夏東部、陜甘寧內蒙古4省區交界地帶,“西北門戶、關中要沖”。走進這個革命老區和六盤山連片貧困地區,記者發現,這里的生態建設、脫貧攻堅、富民產業等都有了長足發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寧夏鹽池縣總面積8522.2平方公里,總人口17.2萬人,為革命老區和六盤山連片貧困地區。2018年,經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第三方評估考核,鹽池以綜合貧困發生率0.66%、群眾認可度97.71%的優異成績,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寧夏西海固區域率先脫貧摘帽縣。
戈壁深處“綠”從何來
“鹽池70年滄桑巨變,生態環境的脫胎換骨最為重要。沒有草原的綠,哪有產業的新、百姓日子的好?”寧夏鹽池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增吉說。
上世紀90年代,鹽池縣生態已極其脆弱,全縣植被覆蓋率只有13%,年均揚沙天氣近百天,防沙、治沙成為擺在鹽池人面前的一件大事。
2002年,縣里決定全面啟動封山禁牧,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進行人工造林,開展草原補獎、封育修復……5年后,鹽池生態上了一個新臺階,植被覆蓋率達到55%。
在位于鹽池東部的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吳宏說:“保護區成立十多年來,我們共完成濕地恢復清淤148公頃,修建水源補充渠道21.8千米,累計完成封山(沙)育林1.2萬公頃,撫育更新6333.4公頃,退耕還林2520.1公頃,有害生物防治2.5萬公頃。荒漠草原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