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銀行應把握三個關鍵深耕“三農”市場
■ 劉敬輝
【農村金融時報】
農村商業銀行“為農而生,因農而興”,在經營發展中必須牢牢把握“支農、惠農、利農”三個關鍵環節,才能不斷夯實支農主力軍的地位,不斷開創固本強基、提質轉型新格局。
把握支農關鍵 夯實發展基礎
農村商業銀行“根在農村,命在農業”,因此,在經營定位上,必須緊緊圍繞“穩健、規范、和諧、持續”的發展理念,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切入點,以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堅持問題導向和風險導向,在戰略、管理、創新上找差距,在不足中求突破。
首先,應圍繞農業發展戰略,不斷豐富信貸產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傳統農業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現代化農業轉型的必然需求。農村商業銀行必須要以支持綠色經濟作為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加大支農信貸產品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對新型經濟主體、特色種養殖農業的覆蓋面。一是樹立“特色農業”理念,打造“特色農業系列”貸款品牌。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經濟檔案,按照不同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周期及資金使用特點,為其合理授信放款。二是足額投放春耕信貸資金。以傳統信貸產品為基礎,針對農戶在農作物栽種、追肥、追藥期間的資金短缺情況,采用信用貸款方式,投放小額田間管理信用貸款,保證農業生產全環節的資金需求。三是盯緊循環農業,開展定制服務。以當地政府發展規劃為依托,針對當地農業發展規模,為客戶量身定制貸款產品,滿足不同涉農企業各個階段的資金需求。
其次,應全程指導輔助農戶,保障辦貸流程順暢。由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對土地流轉合同、抵押登記手續等貸款資料比較陌生,導致其辦理貸款過程中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融資并擴大生產經營的積極性。為此,農村商業銀行應該不斷加強對員工業務知識的培訓力度,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徹底轉變“坐等客戶”的錯誤理念,實現點對點對接,全程指導幫助他們手機整理所需的各類資料,主動陪同辦理各項相關手續,使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認同農村商業銀行的服務,也提升其擴大生產經營的積極性。
最后,應建立村屯電子地圖,提升辦貸服務效率。為落實“一站式辦貸服務”承諾,農村商業銀行應從自身上下功夫,想在前、做在前。一是建立村屯電子版地址分布圖。在每個村屯地圖中通過不同的顏色注明客戶類型,并在地圖中建立索引,注明每戶的生產經營基本信息,切實提高貸前調查工作效率;二是將采集的農戶基礎信息電子化檔案。重點采集包含身份證、結婚證、戶口簿、房屋所有權證、土地證、糧補折、貸款卡、家庭資產等電子信息;三是把電子地圖與電子檔案做到無縫銜接。實現柜臺第一時間告知農戶是否符合貸款條件,第一時間確定農戶可申請的貸款額度,第一時間將農款資金發放到客戶手中,真正實現“一站式”辦貸服務。
把握惠農關鍵 鞏固發展地位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國有商業銀行及地方商業銀行紛紛向“三農”市場進軍,為鞏固支農主力軍地位,農村商業銀行必須圍繞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特征,不斷加大惠農力度,增強客戶黏度。
首先,應實施“兩免一降”政策,降低小微融資成本。為減少涉農小微企業融資成本,農村商業銀行應探索建立“免評估、免保險,降利率”政策。首先,將縣域內各區域內房屋進行整體評估,建立評估價值一覽表,在客戶認可的基礎上,實行小額抵押貸款免評估政策。其次,針對住宅樓房、商用門市等不易因火災而滅失的抵押物,實行免保險政策。第三,針對客戶在農村商業銀行貸款、還款情況,建立三個檔次的利率使用標準,讓信用客戶享受最低的貸款利息,全面降低客戶融資成本。
其次,應參與產業各個環節,助推惠農各個項目。農業龍頭企業的迅猛發展,勢必帶動整個產業鏈條的農業興旺,農村商業銀行在貸款投放上,要重點扶持此類企業。一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滿足其資金需求,有效解決農副產品賣不出的難題。另一方面,針對與龍頭企業簽訂訂單的農戶,積極投放農戶訂單貸款,充分保障龍頭企業上游供貨來源,從而使各個環節上促進產業的蓬勃發展。
最后,應疏通外部審批渠道,在服務上簡便快捷。將不動產登記業務移植農村商業銀行營業窗口,簡化不動產登記辦理流程,壓縮辦貸時限。同時,探索建立評估機構、保險機構引入方式,確保辦貸各個環節均在農村商業銀行辦理,省去客戶“往返跑”時間,以實際行動踐行“惠農”服務政策。
把握利農關鍵 維護發展環境
為打牢基礎,提高發展質量,農村商業銀行在經營發展中,必須在內外環境上下功夫,讓客戶知曉產品,讓內部從業人員合規守紀意識,從而實現發展環境的不斷提升。
首先,應強化宣傳營銷力度,有效提高知曉率。一是農村商業銀行要積極與當地黨政機關協調匯報,充分利用電視臺、政府會議等政府資源進行免費宣傳;二是規范宣傳內容,統一宣傳口徑,實行專業化宣傳,并將活動組織開展情況和經驗做法,在報刊雜志上刊發交流;三是著力打造入戶宣傳模板,讓信貸人員“邁開腿、張開嘴、沉下去”,“進村屯”“進街道”“進社區”“進企業”“進農場”“進林場”,確保面對面交流效果,使客戶對農村商業銀行的信貸產品和服務知曉率不斷提高。
其次,應多措并舉建立機制,將監督執紀挺在前面。一是公開監督舉報電話、手機和郵箱,在各網點設立舉報信箱,有條件的要開通微信公眾號舉報接口,全面拓寬監督渠道;二是建立首接負責和首問負責制,做到“第一時間接待,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答復”,將服務責任真正落實到人頭;三是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全方位檢查工作落實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和處理。
最后,應重拳出擊清收不良,優化當地信用環境。優化資產結構,清收不良貸款是阻礙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難題,在經營中必須將清收不良貸款作為重點工作進行推進。一是對不良貸款進行細致分類,確定貸款形成原因,逐筆建立清收臺賬,確保不良貸款精準施策;二是建立健全不良清收考核機制,將不良貸款清收任務分解到人,將考核壓力傳導至每名員工,充分激發干部員工清收積極性;三是積極與當地黨政機關對接,借助司法、監察委等外部力量,全力壓降不良貸款,全面優化當地信用環境。
作者為黑龍江湯原農商銀行董事長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