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專家:劃定禁養區不是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9-12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豬肉貴了”成為近期老百姓熱議的話題。有人認為,豬肉價格上漲是因為環保標準過高,尤其是禁養區的劃定限制了生豬存欄量,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肉價。

  禁養區是什么?它在操作中存在哪些問題?禁養區是否要為上漲的肉價“背鍋”?近日,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了多位業界人士,深入了解豬肉價格變動背后的因素。

  在北京中環博宏環境資源公司研究員賈生元看來,禁養區的劃定并不是當前生豬存欄不足的主要原因。

  禁養區的劃定可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當時,多地政府從動物防疫角度對畜禽養殖場的位置提出了要求。2001年5月,原環境保護部發布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規定了在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鎮集中居民區,以及文教科研、醫療等區域禁止開展畜禽養殖活動。2015年,國務院頒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調布局、建設施、促利用”3個方面展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舉措。

  “劃定禁養區的首要目的在于防范環境風險。”賈生元說,禁養區依法禁止的是規模以上養殖場所或有污染物排放的養殖場,并不是禁止所有的養殖行為。

  環境保護與畜禽養殖發展并非對立,有關后者的污染治理早已有之,豬肉價格也并未因此大幅上漲。為何此次出現歸咎于禁養區的論調?

  “一些地方政府打著環保旗號,利用劃定禁養區,擠壓和限制包括生豬在內的畜禽養殖業發展。”浙江大學教授羅安程分析,地方對畜禽養殖環保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準,加之一時找不到可行的治理方式,認為養殖就等于污染,要根治養殖污染就必須清理養殖業。

  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在調研中發現,在南方部分水網地區,有的地方把限養區也當做禁養區管理,沒有給養殖戶改造糞污處理設施的時間,而是直接拆除,導致養殖規模減小。

  針對老百姓普遍關心的豬肉價格上漲問題,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吳根義說:“非洲豬瘟疫情和‘豬周期’同期疊加是影響生豬產能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自2018年境內第一例非洲豬瘟疫情發生至今,全國禁養區涉及關閉和搬遷養殖場約1000家,涉及畜禽產能折合生豬約205萬頭,約占全國生豬存欄量的0.6%。

  據吳根義介紹,持續一年有余的非洲豬瘟疫情尚未解除,仍面臨缺少有效疫苗、大規模撲殺損失慘重、保險理賠機制和防控措施滯后等問題,農民養豬信心嚴重不足,大多數場戶空欄觀望,不敢貿然補欄。7月26日至31日,在農業農村部對400個縣11191戶養豬場戶開展的問卷調查中,僅有32.3%的場戶年底前有意擴大規模。

  同時,豬肉價格是一個周期性變化的經濟現象,其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吳根義介紹,受2018年生豬價格走低的影響,母豬存欄下降,從2018年下半年至今,生豬存欄隨之下降,目前正處于“豬周期”的產能低位。

  此外,吳根義還分析稱,“因為生豬等畜禽養殖不能給當地政府帶來稅收,還要占用土地,需要當地政府承擔防疫、食品安全和環保等方面的風險和被追責的壓力”,一些地方政府發展生豬等畜禽養殖業積極性不高,甚至借著環保的名義打擊和擠壓養殖業發展。

  面對當前豬肉市場的形勢,9月6日發布的《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還提出,對生豬生產多項補貼、補助措施,并鼓勵地方結合實際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生豬政策性保險;將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金由年度結算改為半年結算發放,要求加快疫苗研發,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本報北京9月11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