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我國消費金融供給仍顯不足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張千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4日發布報告稱,2017年我國僅39.78%的成年人可以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消費金融服務。從整體覆蓋范圍上看,我國消費金融供給仍顯不足。
《2019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顯示,從結構上看,我國消費金融配置不均衡現象突出。2017年我國僅39.78%的成年人能夠通過商業銀行獲得消費貸款,銀行提供的消費貸款規模占消費金融總規模的93%;22.74%的成年人通過銀行以外的機構及平臺獲得了消費金融,非銀行機構提供的消費金融規模占我國消費金融總規模的7%;37.48%的成年人沒有獲得過消費金融。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我國消費金融的結構失衡與傳統信貸模式受到的制約有關。我國形成有效征信記錄的人數為4.8億人,占我國成年人比例不足40%,沒有征信記錄的個人會被隔離在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范圍之外。
報告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消費金融拉動內需、穩定增長的作用也將愈發明顯。螞蟻金服研究院研究發現,2018年,我國人均互聯網消費貸款越高的城市,人均網絡消費金額也越高,兩者相關系數達0.85。
報告預計,我國消費金融行業整體仍會有五年以上的高速成長期,表內消費金融占總信貸規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曾剛表示,行業的發展需要消費機構深挖有效消費場景,構建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充分運用金融科技,使消費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