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養育行為影響寶寶睡眠質量
據調查發現,現在很多孩子存在睡眠障礙問題,而在找導致寶寶睡眠問題的原因的時候,除了寶寶本身的原因之外,家長的養育行為竟然也是重要的因素。母嬰專家指出,父母的養育行為影響寶寶睡眠質量。

1、同床睡
很多爸爸媽媽為了夜里方便照看寶寶而與寶寶同床而眠,黃為民認為這種習慣不可取。“除了容易發生窒息和壓傷的危險外,寶寶與父母同床常會因為大人的一些小動靜而睡不好。建議把寶寶放在單獨的嬰兒床,可以把嬰兒床放在父母大床旁邊,便于照顧。”
2、整天抱著
“初生寶寶柔弱可愛,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家里老人都對其愛不惜手,整天抱著不愿放下。”黃為民表示,用陪伴、拍抱搖晃或喂奶中入睡等方式哄孩子睡覺,不僅會延長嬰兒的入睡潛伏期,也會導致嬰兒夜醒后再次入睡困難。“若嬰兒是在完全睡著的狀態下被放到床上,其夜醒次數要比那些在犯困但未睡著或是完全清醒時放到床上睡眠的嬰兒多,而且連續睡眠的時間短,整體連續睡眠能力差。”
3、過多關注
寶寶生來就有某種感應能力,在似醒非醒的時候能感知他人注視的目光。如果有人看著,他可能就醒來,如果沒有人注視,寶寶就會繼續睡。新手爸媽總覺得寶寶怎么看也看不夠,往往站在床頭良久不離開。有些媽媽害怕寶寶得尿布疹,夜里頻繁地查看尿濕情況,也會打斷寶寶的正常睡眠過程。另外,一些爸媽總是擔心寶寶會怕黑,往往整夜不關燈,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做法。由于寶寶的神經系統尚處于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差,夜間光亮會改變人體適應白晝黑夜的自然規律,導致睡眠時間縮短。這些做法都不利于寶寶建立一個比較正常的睡眠節律。
4、過分安靜
一些家庭非常擔心寶寶的睡眠被打擾,在寶寶睡覺的時候不敢發出任何聲響,相互交流都要打手勢和傳紙條。這樣就造成寶寶在睡覺時非常敏感,一有響聲就驚醒。所以,在寶寶出生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不要刻意安排寶寶在一個絕對安靜的環境里睡覺。
溫馨提醒:父母的養育行為影響寶寶睡眠質量中國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存在不少一些觀念、行為誤區,比如父母過于積極地參與寶寶的入睡過程,不僅會使寶寶入睡時間長,也會增加寶寶夜醒后再次入睡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