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民營銀行現狀:17家開業,騰訊、阿里、小米旗下吸金最強,消費金融成業務首選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10-06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9月28日上午,江西省首家民營銀行江西裕民銀行成立,從批籌到成立僅用時四個月,這也是銀保監會時隔兩年后再度批籌的第一家民營銀行。

  不久前,上市公司紅豆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參與發起的無錫錫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錫商銀行”)籌建事宜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復,擬注冊資本為20億元。

  截至目前,已有17家民營銀行獲批開業。錫商銀行是今年第二家獲批籌建的民營銀行,若錫商銀行成功開業,錫商銀行將成為中國第19家、江蘇省第二家民營銀行。

  

  (圖片源自網絡)

  2012年,銀監會首次提出“民營企業可以通過發起設立、認購新股、受讓股權、并購重組等方式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明確提出要“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此后,民營銀行建設進程加快。

  2014年3月,銀監會確定了民營銀行的首批試點名單;15年明確民營銀行由試點經營轉為常態化設立;16年12家民營銀行獲準籌建。2016年12月30日,銀監會還發布了《關于民營銀行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具體監管意見。

  轉眼間,距第一批民營銀行成立已過去五年。五年間,民營銀行生存發展如何,為何被詬病為消費金融公司,未來監管環境又將有何變化?

  17家民營銀行總資產超6000億,多數仍微利經營

  今年2月,銀保監會發文稱,目前,已批準設立17家民營銀行,總資產6373.6億元。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穩步發展民營銀行,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

  已開業運營的的17家民營銀行除首批5家試點外大部分設立于2016年以后,由于業務模式、成立時間不同,各家銀行的整體資產規模和業績方面分化較為明顯。

  由于部分銀行尚未披露半年報,搜狐財經結合17家民營銀行2018年年報和部分銀行的2019半年報進行對比:民營銀行整體業績實現增長,資產規模、營收利潤都呈現擴張態勢,多家銀行扭虧為盈,但整體凈利潤水平都不高,處于微利經營狀態。

  

  (單位:億元)

  從財務數據可看出,17家民營銀行目前多數仍處在微利經營狀態,除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華瑞銀行等少數銀行外,其于銀行凈利潤多在千萬水平,甚至有部分銀行虧損。

  而吸金能力最強的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背后股東則分別是騰訊、阿里、小米。

  截至2018年底,微眾銀行凈利潤達24.74億元,同比增長70.8%,輕松碾壓其余民營銀行,相當于第二名網商銀行凈利的近4倍。

  2019年上半年,新網銀行上半年凈利4.67億元,位居披露半年報的民營銀行榜首,華瑞銀行、三湘銀行凈利潤也超過了1億元。華通銀行、億聯銀行均成立于2017年,上半年分別獲得370.39萬元、5062萬元的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

  其中,華通銀行2018年凈虧損5038.88萬元,不良貸款率達3.16%,為民營銀行最高,逾期貸款超5000萬。

  8月12日,銀保監會公布銀行業2019年上半年經營情況,民營銀行上半年不良貸款率0.78%,為所有銀行中最低,但略有上升。

  近年來,民營銀行不良率均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除華通銀行和網商銀行不良率逾1%外,其他銀行都接近0%。

  資產規模上,截至2018年底,成立較早的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總資產分別為2202億和958億元,遠遠領先其他民營銀行,其他銀行總資產則均在400億以下。而2019年6月末,在披露半年報的八家民營銀行中,新網銀行、三湘銀行、蘇寧銀行三家銀行總資產已超過400億。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上半年,中關村銀行總資產96.97億元,不增反降,較2018年末下降26.28%。

  背靠互聯網巨頭大股東,布局消費金融或為必然

  近年來,在普惠金融政策的引導和對利潤增長的渴望下,民營銀行紛紛將眼光投向消費金融業務。

  自成立以來,民營銀行一直存在網點覆蓋少、吸金能力差、風控能力弱、展業困難等問題,群眾信任度更是難比傳統銀行。因此,不管是為了生存還是展業,搶食消費金融似乎成為必然。

  然而,更為直接的原因則是,民營銀行倚靠背后大股東,圍繞股東定位開展業務,實則略顯局限。

  民營銀行的發起人股東大都來頭不小,且有著強大的互聯網基因。微眾銀行第一大股東是騰訊公司,享有海量用戶;網商銀行第一大股東螞蟻金服,背靠阿里;蘇寧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蘇寧云商;新網銀行第二大股東則是小米的全資子公司銀米科技;億聯銀行定位生活服務,其第二大股東是美團全資子公司吉林三快科技。

  如今,各大互聯網公司扎堆入局消費金融領域,其重要途徑就是利用民營銀行股東的自身優勢和背景為其參股的銀行提供幫助。除仰仗股東外,民營銀行也借助其他平臺的流量來推廣自家消費金融產品。

  目前開業的民營銀行中,有的推出了個人信貸產品;有的選擇與互聯網平臺尋求合作導流;還有的與小貸公司、助貸機構聯動開展業務,基本上都已實現盈利。

  首家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自然自帶流量,旗下產品微粒貸背靠騰訊QQ和微信龐大用戶群和社交數據,定位個人消費者,累計放款1.9萬億,有效客戶超過1億人,截至2018年末,貸款余額超過3000億。此前亦有消息頻傳微眾銀行將于2020年上市,市場估值將超4000億元人民幣。

  新網銀行則與各大App合作,為自己的產品導流。據搜狐財經觀察,美團、攜程、滴滴等平臺都設有其流量入口。其中,2018年4月滴滴推出“滴水貸”,滴滴承擔前端獲客渠道,新網銀行則是資金出具方與唯一風控審核主體。

  另一家極具代表性的是蘇寧銀行,作為全國第一家O2O銀行,其借助于蘇寧易購的消費場景,開展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以及小微商戶金融。蘇寧銀行擁有的,是蘇寧線上線下全平臺的用戶、商家、合作等數據資源,在此基礎上的消費金融業務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對搜狐財經表示,政府和監管部門多次發文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務,這對民營銀行來說具有強烈的導向性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存、貸、匯等業務已被行業巨頭瓜分,并不足以支撐民營銀行存活,必然要尋找其他增長點。

  相比傳統銀行,民營銀行的消費金融速率更快,有著自己的優勢;而相對于消費金融領域的一些機構而言,銀行的本質又讓民眾們安心,其可以關聯央行征信系統,直接查詢央行征信信息和反饋征信信息等機制是其他機構所不具有的。

  未來監管環境或放松,民營銀行難題待解

  民營銀行設立之初看似發展迅猛,然而在5家試點和12家正式成立之后,民營銀行陣營總數一直停留在17家,直到今年才獲批新的2家,主要原因就是相當嚴格的監管。

  與傳統銀行不同,根據《銀監會市場準入工作實施細則(試行)》,民營銀行必須實行“一行一點”模式,此外根據《同業拆借管理辦法》,民營銀行成立兩年內無法進入同業拆借市場。

  而現在看來,之前的一些限制正在慢慢開口,監管環境有放松的趨勢:

  2018年10月出臺的《關于深化民營銀行相關改革試點的意見》,對包括設立分支機構、資產證券化和實施股權激勵等領域指出試點方向。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要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

  此外,浙江銀保監局也發布《關于進一步支持轄內商業銀行設立服務小微企業支行的通知》,其中第十條提出:納入銀保監會設立分支機構試點的民營銀行可參考省內法人城市商業銀行適用本《通知》。

  業內人士指出,民營銀行的監管環境有逐漸寬松的趨勢,未來,民營銀行“一行一店”或將取消。

  監管環境或將放松的同時,民營銀行卻仍存在一些風險。肖颯指出,民營銀行與其他金融公司在消費金融領域合作中必然要共享一些內容,而共享的內容就是一個非常脆弱的領域,容易發生個人信息泄露。

  而消費金融領域目前監管還不完善,不少不法分子潛在這片藍海。“本身小額的消費金融加上民營銀行較松的審核,雖然壞賬率現在還很低,但問題并不是沒有,” 肖颯說道,“拿消費貸款去做投資的現象越發猖狂,存在一定風險。”

  此外,處于成長初期的民營銀行還面臨著業務結構單一、產品同質化以及人才始終匱乏等方面的難題。(文/顧梓仝)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