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心理有哪些特點
胎兒娩出母體后,自臍帶結扎開始直到生后第二十八天,這一階段稱新生兒期。這個階段雖然短暫卻很重要,因為新生兒面臨著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開始要靠自己的肺部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靠消化道汲取營養……
一、 第一次呼吸很重要。胎兒娩出后,種種刺激作用于小兒的呼吸中樞,使其張大口喘一口氣,這是第一次呼吸,緊接著便啼哭。胎兒剛娩出尚未第一次呼吸前,應將嬰兒倒提片刻,迅速清理口腔及咽部,避免吸氣時粘液和羊水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
二、 腹式呼吸且淺快不勻。新生兒的呼吸器官較小且呼吸肌肉較弱,要觀察腹部才可察覺到其呼吸運動。新生兒靠加快呼吸來補償每次吸入氣量的不足,呼吸節律常常不規則,入睡時更為明顯。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因此不要將小兒的腹部束縛過緊,以免妨礙呼吸。
三、 循環系統大變化。胎兒期右心大部的血經卵圓孔和動脈導管進入左心或主動脈,剛出生時這兩個孔道雖然仍未閉合,但由于兩側壓力的變化,血液不再經此流通,稱功能性關閉。但在一些病理情況下,又可使這兩個孔道開放,引起血循環的紊亂,并可使小兒出現青紫等癥狀,有的小兒能聽到心臟雜音,不一定是先天性心臟病,慶重復檢查后才能確認。
四、 消化道功能弱。新生兒腸道的長度是他的身高的七、八倍,消化、吸收和面積相對較大,但腸壁的通透性也較高,部分食物的蛋白質分子能被吸收到體內,因此,哺母乳的新生兒能改善免疫力,而喂牛奶的新生兒因異體蛋白質的吸收,日后發展過敏性疾病較多。新生兒期淀粉酶活性低,此時不宜喂奶糕、米糊等食品,否則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五、 吸吮吞咽協調差。新生兒的胃呈橫位,它的入口處(賁門)的括約肌不發達而出口部(幽門)括約肌很發達,這些特點使新生兒較易漾奶或嘔吐。早產兒賁門肌肉更弱,尤其容易漾奶,早產兒消化道肌肉不發達還容易腹脹。
六、 胎糞按時排。胎糞是由胎兒期的腸道分泌物、膽汁及咽下羊水中所含的胎兒皮脂等形成,糊狀較調,呈墨綠色,絕大多數在生后不久即排第一次胎糞,所有胎糞于生后四十八小時內排清,如胎糞排出延遲會使黃疸加重。如小兒生后沒有胎糞排出,應及時就醫檢查。
七、 腎臟能力有限。新生兒腎臟濃縮能力低,為了排出過多的溶質,就需要較多的水分。除給新生兒哺乳外,應喂些水,用牛奶喂養的新生兒更應補充水分。新生兒的腎臟,對某些藥物的排泄較慢,用藥必須掌握劑量,防止毒性反應的發生。絕大多數新生兒在生后第一天排尿,少數在第二天才排尿,如果生后四十八小時未見有尿排出,就需要檢查原因。
八、 水分蒸發要補水。新生兒體內水分所占比例高,而他們體表面積較大,呼吸次數多,使水分蒸發量也較多,且腎臟為排泄代謝產物需要的液量也較多,所以養育小兒除了喂奶還要記得喂水。
九、 體溫下降保好溫。新生兒出生后,往往會處于溫度比了宮較低的環境中,使其體溫明顯下降,而且他們的體表面積較大、皮下脂肪層薄,更易失熱,如溫度較低,小兒體內的生理狀態就會發生紊亂,因此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保暖。
了解新生兒的這些生理特點,就可能進行適當的護理,否則容易會造成種種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