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何對待寶寶的自戀
很多媽媽反應自己的寶寶有自戀的傾向,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虛禮讓,這讓媽媽們很擔心。其實,自戀是生命初期重要的心理過程,也是個體心理能量的基礎。如果寶寶可以順利健康地度過這個階段,那么,對他今后自信心、安全感、勇氣、責任感等發展會奠定非常好的基礎。那么媽媽如何對待寶寶的自戀?
自戀(narcissism)一詞見于歐美文學作品中,直譯成漢語是水仙花。這來自一個凄美的古希臘神話: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 愛上了自己,每天茶飯不思,憔悴而死,變成了一朵花,后人稱之為水仙花。精神病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借用這個詞,用以描繪一個人愛上自己的現象。
剛剛出生的小寶寶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因此,也無法區別“自我”與“他人”。在他們看來,自己蹬來蹬去的小腿和放在床邊的奶瓶都是自己的一部 分,受自己的支配與控制。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甚至從某種角度講,是他們創造了世界。這個時候,寶寶處在完全自戀的狀態中。在這個階段里,他們哭 了,媽媽或其他家人會趕緊把他們抱在懷里,輕輕地拍著他們,或者給他們喂奶,或者檢查是不是拉了、尿了。媽媽或家人的關注與精心照顧,會讓一個小生命在感 覺層面感到最初的溫暖與安全。
小寶寶在不斷長大,1-2歲的寶寶漸漸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們逐漸可以區分“我的”、“你的”、“他的”。此時,如果媽媽和家人的關注和愛一如 既往地持續,那么,寶寶自己也會在內心中深深地相信“我是可愛的”、“我是被接納的”、“我很不錯”。這就是寶寶“自戀”形成的基礎。
再長大一點兒,寶寶的主客體分離更趨完善,開始產生強烈的探索外部世界的興趣,與此同時,他的能力也增長到足以自主地進行許多活動的階段了。此 時,他對自己有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以為自己是全宇宙的中心,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嘗試去做,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一個。這些信念對2-3歲的寶寶而言是非 常真實的,更重要的是,其中還包含著無畏的精神、勇于探索和嘗試的能量,應該被鼓勵。
母愛對寶寶自戀的重要意義
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響著嬰幼兒健康順利度過這個“自戀”的階段呢?那就是母愛。如果媽媽心態積極健康,對寶寶無條件關注與耐心,并且從中和寶 寶一起體驗這愉悅與快樂,發自內心地欣賞著自己的孩子。通常情況下,寶寶就可以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待到一定的年齡,通過社會化的過程,對自己形成更加客觀 的認識,從而發展出內在的自信心。能夠接納和肯定自我,同時也能承認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謙虛且心胸豁達。
但是,如果在生命的初期,母親對孩子忽視,那么孩子也將會在內心深處深深地相信“我不可愛”、“我不夠優秀”、“沒有人喜歡我”,他們無法接納 自己,因此便拼命向外界求索。這樣的孩子要么發展成極端完美主義,時常對自己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企圖用外在優秀的標準來贏得他人的認可,也有一些人會在內 心中蒙蔽自己,滋生出自負的情緒。
如何對待寶寶的自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