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對待寶寶的"獨占"行為
●過分強調孩子的個人所有權
浩浩一看到自己心愛的娃娃被別的小朋友抱起,立馬狠狠地把娃娃從小朋友那奪回來“這是我的,你不能碰。
這是爸爸專門給我買的,你不能讓你爸爸給你買嗎?”只要他認為是自己的,就不可以給別人碰。
孩子到了四歲左右,已開始有比較明確的所有權概念。但這種所有權概念是不完善的,只能從自己出發。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東西,只能自己用;自己的 玩具,只能自己玩,別人是碰都不能碰的。
●溺愛成為滋長強占的溫床
剛上小班的強強又在鬧騰了,非要把班上的故事書帶回家,老師給他解釋“這是小朋友共同的東西,好東西要大家分享的,怎么可以隨意帶走呢”。小家伙可不管,一個勁地囔到“這是我的,就是我的。”一旁的奶奶尷尬地說:“老師,我明天一定記得讓他帶回來。”
四五歲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階段,如果平時生活中家里的長輩對他都是百依百順,他不但無法形成和別人分享的意識,反而獨占的意識會愈來愈強。這個時期,家長對孩子分享的引導非常重要。要讓通過一些方法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從而樂于分享。
知道了要區別對待寶寶的"獨占"行為,所以孩子之所以會有強占的行為發生,除了與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有關系外,與父母的溺愛也不無關系,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也是一種溺愛。此時,爸爸媽媽如果在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再過多地強調是專門為“他”買的,孩子“獨占”的心理就會更加強烈。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