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依賴父母的癥狀有哪些
現在每個家庭大部分是一個孩子,所以很多父母在育兒的時候,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區,讓孩子們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父母的情況,如果情況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教育。所以為了保證孩子的成長教育,我們要了解寶寶依賴父母的癥狀,然后及時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寶寶依賴父母的癥狀有哪些?
寶寶依賴父母的癥狀1、害羞
讓媽媽頭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來,女兒點點總是顯現出六神無主的樣子;那么小的人兒,顯出與年齡極不相稱的好靜不好動,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門,她會一路吵著“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釘在地上一樣就是不進人家的家門。
兒童心理分析:
由于孩子的天生氣質決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屬于內向型的孩子,比較不愛動,膽小害羞,而且適應性差,對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經常采取拒絕的方式,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比較容易顯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于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問題。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對孩子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對孩子指責、約束過多等。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他們總是陪伴孩子玩,為了安全起見,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使得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還有的父母經常采用懲罰、體罰、恐嚇等方法教育孩子,對于一些敏感、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來說,會使孩子的神經長期處于過度緊張的狀態,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膽小、孤僻。
作為家長平時要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了解他們的氣質,并運用正確的教養方法引導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活潑大方、開朗樂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寶寶依賴父母的癥狀2、纏人
獨生的兒童由于環境的特殊性,容易產生纏人、磨人的壞習慣。比如:吵著要你幫他找玩具,幫他找出來了,玩了不一會兒,他又丟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絨線當球踢;你寫東西他也要寫,給了紙、筆還不干,又要搶你手中的筆等等,很容易讓家長惱火。
兒童心理分析:
1.是缺乏感情的表現。我們可以從嬰兒的行為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嬰兒啼哭,不光光是因為肚子餓的原故,有時看到大人從他身邊走過來卻不抱他,也會哇哇哭起來,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趕快抱他。這是一種感情需要。兒童纏人也出于同樣的道理,問你要東西、跟你搗亂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這種心理在獨生子女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當有人陪、有事干的時候是不會磨人的,當他東張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時候,就會來找你的麻煩了。
2.是一種心理依賴。有個性、活動能力強、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相反,過于嬌生慣養,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會使孩子養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這種依賴性反映在情緒上,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甚至被父母罵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穩了。這種情況正是兒童行為不獨立、內心情緒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種發泄。挨罵挨打反而轉移了焦慮,被動地穩定了情緒。這就許多家長常說的孩子是賤骨頭,好說歹說不行,罵一頓到舒服了。同時越是自卑的兒童越容易纏磨大人。
3.家庭成員的態度不一。請注意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也專找態度曖昧、容易妥協的人纏,因為經驗證明,他們總是在責罵之后滿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況分別對待。
要從根本上糾正還取決于對兒童個性的培養。纏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緒不定,改變這種個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過分保護孩子,而應培養孩子自立能力,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選擇。這樣孩子反而對自己的行為會作出負責的選擇,再不會整天磨著你幫他干這干那,也不會不知深淺地提出無理要求。
以上就是寶寶依賴父母的癥狀的介紹,所以如果您在育兒的過程中,如果方法不當的話,可能會讓孩子養成過分依賴父母的情況,這是不利于寶寶以后的成長教育的。母嬰專家提醒,如果您的孩子存在以上的情況,建議您及時的幫助孩子改掉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