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牙除了咬人,還有哪些癥狀是你不可忽視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才兩三歲,牙齒就已經被蛀得不成樣了,家長們也并不在意,他們往往認為乳牙嘛,總是要掉的,等孩子換牙的時候多注意一些,長出一口好牙是沒問題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寶寶的第一副牙齒(也被稱為乳牙)和恒牙一樣是至關重要的。乳牙是用來幫助寶寶學習咀嚼和正確發音,更重要的是,乳牙是恒牙萌出先鋒。
寶寶在出牙的時候表現的不適癥狀,作為家長的你知道怎么應對嗎?關于乳牙
乳牙出牙時間和順序
乳牙一共有20顆,通常在寶寶3歲左右出齊。寶寶第一次去看牙醫的時間應該是3歲左右,太早看牙無法處理,太晚則會有所耽誤。
出牙的癥狀及應對措施
口水流得多
【對策】:可以準備一塊柔軟的棉布,用蘸溫水的軟毛巾擦去口水,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擦破皮膚引起感染。也可在嬰兒睡覺時,用溫毛巾輕擦局部后,涂些潤膚露防止皸裂。
牙齦紅腫、疼痛
【對策】:可以給孩子用一些有一定硬度的涼爽的東西按摩牙齦。比如,乳牙萌出之前可以用一根胡蘿卜條或者黃瓜條,不過乳牙萌出之后就不要用了,防止寶寶咬下之后噎著。
特別喜歡咬東西
【對策】
這個時候千萬別大呼小叫或者責罵寶寶,強忍著淚水吧,不然寶寶會以為這是個好玩的游戲,養成咬人的壞習慣。媽媽可以在手指纏上濕紗布,輕輕給寶寶按摩牙齦。平時也要多留心寶寶的舉動,如果發現寶寶咬嘴唇就要及時制止。
煩躁易怒
【對策】:可以讓寶寶咬磨牙棒,轉移其注意力,同時還要用語言和擁抱給予寶寶情緒上的安撫。
食欲不振
又會因為吸吮的動作而使牙床疼痛,這會讓寶寶拒絕食物。【對策】:因為牙齦腫痛,寶寶可能不愿意吃較熱的食物,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涼爽的流質、半流質或者軟食。吃奶瓶的寶寶可以適當把奶嘴孔調大,易容易喝到又不嗆奶為適宜,實在不愿意吮吸,可以改為用杯子或勺子喝。如果寶寶拒絕進食的情況嚴重,就要帶去看醫生了。
拉肚子
【對策】:讓寶寶多喝水。當寶寶大便次數增多、但水分不多時,應暫時停止給寶寶添加其他輔食,以粥,細、爛面條等易消化食物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數每天多于10次、且水分較多時,應及時就醫。
發燒
【對策】:只要體溫不超過38℃,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緩解消退;如果體溫超過38.5℃,并伴有煩躁哭鬧、拒奶等現象,則應及時就診。
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