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老人和慢性病患者這樣做,全家都安心!
老人和慢性病基礎病患者
是家庭最牽掛的對象
疫情期間
該如何做好防護
才能遠離新冠呢?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往往 預后不好。因此,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更要注意 自我防護。
防護要點
1
少出門,不聚集,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
2
除非必須的生活照料, 避免親友探訪。
3
在家保持空氣流通, 每天開窗2-3次,每次半小時。開窗時務必 注意保暖。
4
家里保持衛生清潔,不留衛生死角。
5
勤洗手, 七步洗手法。
6
打噴嚏時, 掩住口鼻。
7
如出門, 戴口罩。
8
與人保持安全距離, 至少1米。
9
避免與有呼吸道癥狀的人接觸。
10
照護、看護人員 做好自身健康監測, 及防護和預防。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
戒煙戒酒:吸煙者請戒煙,不吸煙者杜絕二手煙;最安全的飲酒水平就是滴酒不沾,所以請不要飲酒。
2
平衡膳食:日常要注意補充營養, 保證每天優質蛋白食物和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不要采用節食的方法控制體重、避免營養不均衡。
3
適量運動:利用室內空間,在 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適量的身體活動和鍛煉。
5
心理平衡:避免不必要的擔心和焦慮,聽音樂、看電視、下棋、看書、聊天等方式,放松心情。
6
規律生活:按時起居,保證充足睡眠。
7
相信科學:不盲目跟風。
慢性病患者還需要做到
1
加強自我監測,了解健康狀況。血壓、血糖、心率、體溫等。
2
按時、規律、規范服藥,不擅自調整用藥,保持病情穩定,減少不必要的就醫。
3
采用互聯網+技術, 與家庭醫生、社區醫生保持聯系。
4
保持藥品充足,不可擅自停藥;定期去開藥。病情穩定者,經醫生評估,可開長處方。開藥首選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少去綜合醫院。
5
病情有變化,及時就診,不要耽擱。
01
指標出現異常:
高血壓:≥180/120mmHg
低血糖(≤3.9mmol/L)
高血糖(≥16.7mmol/L)
心動過速(100次/分鐘)
02
異常表現或癥狀:
急性心血管病變:出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典型的心肌梗塞的癥狀主要是 突然發生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者心前區壓榨性疼痛,出現了后背部肩部,頸部,左上肢,下頜部的 放射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都不能緩解,常有伴有煩躁不安、出冷汗、恐懼和瀕死感,休克等癥狀。
急性腦血管病變:笑一笑有面癱、口眼歪斜, 動一動有肢體障礙或有單側無力, 說一說發現言語不清。
糖尿病患者:意識或行為改變、 呼氣有爛蘋果樣酮臭味、心悸、出汗、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等, 視力驟降、足部損傷或潰瘍等。
痛風:急性發作通常在夜間,關節刀割、火燒樣疼痛,紅腫,最常發病的關節是大腳趾,但發病的關節不限于此,還常見于手部的關節、膝蓋、肘部等,多為不對稱的單關節。 多發生在酗酒、暴飲暴食之后。
出血:長期吃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藥的患者,如果有異常出血,比如 刷牙時牙齦出血、不明原因的淤青、黑便等。
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加重: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點。穩定期則指患者咳嗽、咳痰、氣短等癥狀穩定或癥狀輕微。 急性加重期是指在疾病過程中,患者短期內 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膿性, 可伴發熱等炎癥明顯加重的表現。
03
異常事件發生:老人 跌倒。
北京疾控溫馨提示
如就醫,做好防護, 全程佩戴口罩, 勤洗手;盡量乘坐私家車;提前預約,知曉醫院的就醫流程, 減少逗留時間。
來源 || 北京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