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就喂?小心過度喂養害了寶寶!
當寶寶還不會說話時,TA想要表達需求的唯一方法就是哭。很多媽媽總是覺得寶寶一哭就可能是餓了,二話不說先喂起奶來。 其實,媽媽這樣一哭就喂,很容易造成喂養過度。
什么是過度喂養?
過度喂養是指給予寶寶的營養和能量超過寶寶正常代謝的需要。
說得通俗點就是給寶寶吃得太多了。小一點的寶寶一哭家長就以為寶寶餓了,就要喂奶。寶寶稍微大點了,又害怕吃飯營養跟不上,各種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給寶寶補充,導致喂養過度,產生不良后果。
過度喂養的危害
寶寶各個器官都處于一個稚嫩的階段,它們的活動能力很有限,如消化系統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動比較低,量也比較小。在這種生理條件下, 過度喂養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后果:
1、易導致化吸收不良
過度喂養會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父母一定要有計劃的供給食品,使寶寶能始終保持一個正常的食欲。
2、過度喂養易腦疲勞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此而暫時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
3、過度喂養可致肥胖
嬰兒期過度喂養會增加兒童(5~6歲)肥胖的危險性。
營養過剩的胖寶寶最直接的后果,是讓孩子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增大很多。
當然,嬰兒期后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導致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因素。
4招判斷寶寶吃得飽不飽
有些媽媽不知道寶寶的食量,總怕寶寶吃不飽。但只要你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要寶寶吃得飽不飽是有跡可循的。
1、看寶寶體重&身高增長速度
0~3個月的寶寶,每月體重增長達到1千克,身高增長達到4厘米左右,就說明寶寶基本吃飽了。如42天寶寶檢查時體重增長小于1.5千克,那就說明可能母乳不夠,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喂養方法不對,需醫生指導。
2、看寶寶吃奶后的反應
如寶寶吃奶后能安靜睡覺3小時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鬧,這表示他已吃夠了。如寶寶長時間不肯放開媽媽乳頭,或猛吸一陣又把乳頭吐出來哭鬧,且體重增長慢,則表明沒有吃飽。
3、看寶寶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寶寶每天尿濕(濕透)6塊以上尿布,說明母乳的量足夠,寶寶已經吃飽了。
4、從寶寶下咽的聲音判斷
寶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連續約15分鐘就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
其實,只要我們了解了寶寶的喂養規律,就能根據寶寶的不同表現判斷寶寶是否饑餓,從而避免過度喂養。
來源:親親媽咪母嬰助手
- 標簽:tesiro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