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雜癥“家門口”也能看! “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分級診療模式正在我省提速推廣
在鄉鎮衛生院做的影像檢查和動態心電圖,由縣醫院醫生甚至三甲醫院專家通過互聯網技術平臺來實時診斷;即使是疑難雜癥的檢查,基層患者也不必次次進城,到“家門口”的醫院一樣能看。在福建,一種“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分級診療模式正在提速推廣。
省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2日,全省累計完成765家基層醫療機構衛生信息化建設(其中今年新增462家),占全省基層醫療機構總數的七成。這些醫療機構普遍能夠提供遠程醫療、遠程影像等服務。
支撐這種分級診療模式的是縣域分級診療協同平臺。該平臺依托世界銀行貸款助力醫改信息化項目,于2017年啟動,由全省統一組織實施縣域醫療信息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拓展建設縣域雙向轉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信息系統,填平補齊縣級綜合醫院信息化基礎,助力構建縣域分級診療支撐體系。
世界銀行貸款助力醫改信息化項目實施以來,福建省級數據中心,各設區市(不含廈門)、平潭綜合實驗區平臺進行了擴容改造;省內68個縣(市、區)綜合醫院建成或在建縣域醫療服務信息平臺和遠程會診中心;基層衛生信息系統協同診療(主要是影像、心電、檢驗報告、結構化電子病歷、雙向轉診)軟件的開發和推廣實施(安裝、培訓)在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遠程診療設備的配置也快速到位。
在此基礎上,結合“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契機,福建大力推廣縣域分級診療,利用縣域分級診療協同平臺緩解基層醫療機構“有設備、沒人員”的問題!拔覀冋诩涌鞓嫿ǚ旨壴\療制度。去年,福州、廈門、三明、泉州納入國家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縣域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并進入實質運作,26個縣(市、區)確認為國家試點縣,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下沉共享。今年,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還將持續推進,我們將全面完成世行貸款醫改促進項目指標任務,讓更多基層群眾感受‘家門口’就醫的便捷。”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手記
讓“速度差”縮得更小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最根本的原因是醫生的差別。
醫生是整個醫療系統最關鍵、最核心的資源,是無法速成的職業。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2009年我國實施新醫改以來,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水平在快速提升,相較之下,基層醫技人員數量和質量提升速度卻不明顯。
“互聯網+醫療健康”可以縮小這種“速度差”:
首先,它通過互聯網醫院,讓很多患者看病“最多跑一趟醫院”。比如在福建,11家互聯網醫院上線運營尤其是開通線上醫保結算、實現線上線下就醫流程閉環后,群眾就醫便捷性大大提升。
其次,它通過遠程診療,讓三甲醫院“大手拉小手”幫扶醫聯體內的市縣級“兄弟醫院”,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在福建,全省構建各級各類醫聯體302個,覆蓋醫療機構總數719個,目前省內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省市縣三級醫院可進行遠程會診,增強了縣域醫療服務水平,留住越來越多縣域內患者。
第三,它通過縣域分級診療平臺,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緩解基層醫療機構“有設備沒人員”的尷尬。
的確,是互聯網技術讓遠程醫療鏈接了醫生與患者,為醫生和醫療機構之間的交流搭建了平臺;是互聯網力量突破了醫院和科室的高墻,讓醫生資源、診療方案、藥品跨越地理空間,觸達病患。
但它只是縮小了基層醫療機構硬件提升和醫技人員數、質提升的“速度差”,并沒有抹平。相反,我們更應當重視并充分利用遠程診療平臺的培訓功能,抓緊時間為基層醫療機構人員賦能。如此,互聯網才能在醫療設備和醫療服務兩個層面真正彰顯公平效率。
來源:福建日報
- 標簽:國產沃爾沃s60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