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小寶寶怕冷又怕熱
寒冬臘月出生的小寶寶,離開母體來到人間這個新環境中,對外界氣溫的變化是極為敏感的。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寶寶的安危,應引起年輕父母的高度重視!
1.要命的新生兒皮脂硬化癥:新生兒身體稚嫩,神經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較差。因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下脂肪層較薄,特別是兒體內棕色脂肪含量少,產熱儲備力不足,加上新生兒的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成人低,容易發生凝固。如不當,受到長時間的寒冷刺激,體內熱量就會大量散失。當體溫降到35℃以下時,皮下脂肪組織就會發生凝固,皮膚變硬。這時患兒全身冰冷、體溫不升、表情淡漠、嗜睡,小腿和大腿外側、臀部、下腹部、胸背部、面頰部及上肢的皮膚發硬、光滑、冰冷,呈暗黃色或青紫色。用手觸摸患兒皮膚,有年糕團樣或硬橡皮樣感覺。如果用手指按壓皮膚有凹陷者,說明有水腫,則為“新生兒硬腫癥”;不出現凹陷者為“新生兒皮脂硬化癥”。這種病對新生兒威脅極大,死亡率達35%至50%,多數患兒可因并發、敗血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或肺出血等病而夭折。對此預防的關鍵是防寒保暖,室內溫度一般應保持在25℃以上,早產兒則不應低于30℃。此外,衣著要包裹好,還要注意喂養,補充熱量及水分,增強孩子的抗寒能力。
2.兇險的蒙被過暖引起窒息綜合征:數九寒天,有人怕凍壞小寶寶,除了穿上新做的棉衣外,還用棉被蓋得嚴嚴實實,身子底下鋪上電熱毯,再加熱水袋保暖。殊不知,暖上加暖,極易引發新生兒蒙被過暖窒息綜合征,使寶寶大汗淋漓,全身皮膚發燙,體溫高達40℃以上,面色蒼白或青紫,神志不清,兩眼發直,僵硬,反應遲鈍或,病情嚴重的患兒常因繼發內臟出血或顱內出血而死亡。蒙被過暖窒息綜合征何以這樣兇險呢?這是因為嬰兒的代謝旺盛,能量需求相對比成人高,需要的水量比成人大,但對缺水缺氧的耐受性卻比成人差。孩子和媽媽睡在一起,頭部也常被蒙在被窩里邊。當被窩內溫度過高時,身體散熱困難,為了調節體溫,就以大量出汗來散熱,嚴重者造成脫水,甚至循環衰竭,危及到各臟器的功能。此外,被窩里極易引起缺氧,時間久了,腦子因缺氧會迅速發生腦水腫,可引起抽搐,又加重了氧的消耗,造成惡性循環。腦細胞脫水加上缺氧,引起腦組織變性壞死、顱內或或硬膜下腔積液等一系列病變,還會引起肺栓塞、、肝壞死等。僥幸存活的患兒,因腦組織損害嚴重,會留下、運動障礙、聾啞、呆傻、、癱瘓等后遺癥。一旦發現寶寶發生窒息綜合征后,應急送醫院搶救治療。預防辦法是,莫讓寶寶過暖,更不可蒙在被窩里睡覺。
在寒冷季節里,年輕父母一定要學會科學,冷暖適宜,讓寶寶安全地度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