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2020工作計劃發布,明確15大專項行動(下)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展居家科學健身指導;嚴查中小學校園內及周邊違規售煙行為,中小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9月1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推進實施健康中國行動2020年工作計劃》(下稱《計劃》),其中明確了十五項專項行動的重點任務。
“健康中國行動”從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三方面提出了十五項行動,分別是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身行動、控煙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健康環境促進行動、婦幼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職業健康促進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癌癥防治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糖尿病防治行動和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
今天來了解 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癌癥防治行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糖尿病防治行動和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 五個專項行動的重點任務。
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
癌癥防治行動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
研究制定慢阻肺健康管理規范草稿。
依托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設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工作組辦公室,完善行動專家庫。
建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科普資源庫,至少開發可視化宣傳材料2套。
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對于患有慢肺阻、重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人口,結合實際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開展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可行性研究。
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預防、篩查和診治能力建設。
推動新版醫保目錄落地,建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將符合條件的慢性呼吸系統基本用藥按程序納入支付范圍。
開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形成并推廣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或專家共識。
針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推廣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
糖尿病防治行動
研究制定《糖尿病健康管理規范》。
依托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設立糖尿病防治行動工作組辦公室,完善行動專家組,指導各地開展糖尿病防治工作。
編寫糖尿病及其危險因素規范化科普材料,充分動員醫務人員、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豐富健康教育載體和形式,開展糖尿病疾病防治健康教育。
推廣《糖尿病健康管理規范》,選擇試點區縣開展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務,以糖尿病高危人群為重點,推進糖尿病規范管理,提高糖尿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不斷做實做細糖尿病患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各地提升服務質量,做到簽而有約、規范服務。
開展基層糖尿病醫防融合重點聯系點工作,總結推廣基層慢病管理服務模式,提高基層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同質化、規范化水平。
開展糖尿病防治能力培訓,實施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加強糖尿病防治相關課程的開發,加強對鄉鎮衛生院醫師和鄉村醫生中醫適宜技術的培訓。
繼續推進糖尿病臨床路徑管理,規范糖尿病臨床診療工作。
加強科研攻關,加快推進糖尿病防治研究工作。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按程序進入醫保目錄、基藥目錄,提升成果轉化效率。
開展糖尿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形成并推廣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或專家共識。
針對糖尿病高危人群,推廣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
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
完成《傳染病防治法》修訂草案起草(衛生健康委負責,2020年12月底前完成),按程序推進《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修訂。
制定《地方病防治工作規范》。
制定《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管理辦法》。
推動修訂《國境衛生檢疫法》。
持續開展遏制結核病行動,加大結核病防治力度。
加強協調落實《遏制艾滋病傳播實施方案(2019-2022年)》,聚焦艾滋病性傳播,精準實施防控工程。
進一步加強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建設,指導各地疾控機構做好疫苗電子追溯相關工作;繼續大力推進預防接種規范化管理工作,指導各地接種單位和人員落實好接種環節“三查七對一驗證”要求。
繼續開展“全國瘧疾日”、“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組織編寫地方病、寄生蟲病防控健康教育“口袋書”。
繼續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全方位的流感防控科學知識的宣傳。
召開地方病防治工作長效機制研討會,舉辦第十屆全國寄生蟲病技能競賽和第二屆全國地方病防治技能競賽。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通知原文
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
- 標簽:哆啦a夢 伴我同行 下載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