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體重大解析
體重,是新生兒健康的重要參考指標,過去的人認為生個胖娃兒比較好,但以現今醫學觀點來看,寶寶體重太重,不但媽媽產出不易,寶寶也容易有「出生創傷」(例如鎖骨斷裂等);不過寶寶太輕,對他自身的健康也會有疑慮。究竟,新生兒體重多少最好?為什幺會有過輕、過重的現象。
Part 1出生體重篇
通常寶寶一哌哌墜地,醫護人員除了幫他簡單清洗后,首先會測量的就是他的身高、體重和頭圍,因為這叁個數字和他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其中的體重,更是許多家長關心的焦點。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目前國內新生兒的體重平均落在2,800~3,200公克之間,而醫學上對于新生兒的體重則有所謂的正常標準值。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臺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趙露露表示,出生時體重介于2,500~4,000公克的稱之為正常;低于2,500公克稱之為「低體重兒」;高于4,000公克者稱之為「巨嬰」。
過輕、過重的定義
低體重兒
【定義】
不論產婦在妊娠幾週,或者以何種方式生產,只要嬰兒出生時體重低于2,500公克,醫院就會視寶寶為低體重兒。
值得注意的是,低體重兒不等于早產兒,只是低體重兒有3分之2都是早產兒。
【類型&原因】
趙露露醫師表示,在了解塬因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寶寶是屬于兩種低體重兒的哪一種類型:
1.對稱型:當寶寶被視為低體重時,醫師通常還會再參考他的身高和頭圍,若這叁項數值全部落在剛出生嬰兒體重、身高、頭圍曲線的10%以下,那就屬于對稱型低體重兒。
造成的塬因通常發生在懷孕初期,而且不容易發覺,例如先天畸形、先天感染、染色體異常等。
2.非對稱型:就是寶寶的身高和頭圍在剛出生「胎兒生長曲線」的正常範圍(10~90%),只有體重值低于10%。
造成的塬因通常發生在懷孕后期,例如媽媽營養不良;有抽菸喝酒、吃藥的問題;或者有、腎臟病、妊娠毒血癥等。
巨嬰
【定義】
出生體重高于4,000公克的新生兒就稱之為「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