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如何做好護理工作
分娩以后,我們的生殖器官,都要回復到到妊娠前狀態,這才是正常的。但是這一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行,一般需要6—8個星期才能完成。產褥期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的重要性并不不亞于妊娠期,因為我們都知道產后康復的好壞,關系終生。那么產褥期如何做好護理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變化是正常的,我們不需要特別關注,如果變化是不正常的,我們需要特別處理。
產后會有乳房變化:產后乳房的變化會衍生出一些問題,尤以初產婦多見,主要發病原理是產后身體抵抗力下降,易使病菌侵入、生長、繁殖。如癥狀非常嚴重,已有明顯的發燒、疲憊癥狀,或是乳頭有破皮皸裂的狀況等,需要到醫院就診。
產后有內分泌變化:產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陰道皺壁減少,同時,外陰腺體的分泌功能和抵抗力也開始減弱。這時,需要調節內分泌,改善產道不適感覺。治療時應從調理氣血、化淤散結等方面著手。另外,女性還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及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以補充體內水分和營養。
“媽媽病”之一:產后腰腿痛
產后疼痛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妊娠期間,胎兒的發育使子宮增大,身體的重心就必然發生改變,腰背部的負重加大,所以孕婦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在產褥期和坐月子期間,有的產婦不注意科學的休養方法,活動鍛煉不得法,還有的產婦產后睡彈簧床也不利于腰腿部的恢復,這種種情況都可以引起產婦在產后,感到腰腿部疼痛較重。
“媽媽病”之二:產后抑郁癥
從心理方面分析,婦女妊娠后,特別是第一次,產婦的心理變化非常大,一般來說產婦從興奮狀態轉入疲倦,產婦的情緒從高亢轉入比較低落,甚至部分產婦會出現感情脆弱、焦慮的情況,有時候有失眠、頭痛等狀況。
媽媽病”之三:子宮復舊不良
因嬰兒吸吮時刺激乳頭,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必要時要作B超檢查,看有沒有胎盤殘留。產后24小時內應經常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情況。每日檢查宮底高度,觀察惡露性質。
知道了產褥期如何做好護理工作,所以如果產后恢復的情況如意的話,那么將有利于母嬰的健康,但是如果出現產后媽媽病的情況的話,也不要過分的擔心和著急。只要積極的應對,是可以解決的。為了保證產后的正;謴,能恢復到產前的身體狀況,我們在產后飲食、產后鍛煉等方面都需要特別注意,如果遇到問題要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