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麻疹疫苗接種注意事項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發疹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很強,麻疹易感者與麻疹患者密切接觸,其發病率可高達95%以上。
麻疹好發年齡為1-5歲,約占總發病數的80%左右。典型麻疹發發熱、結合膜炎、上呼吸道炎癥、口頰粘膜科氏(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留色素斑為特征。
嬰幼兒患病后死亡原因多由于并發癥,如喉炎、腦炎、支氣管肺炎、心肌炎等。在未應用麻疹疫苗之前,麻疹發病率及病死率占兒童傳染病首位,每隔幾年流行一次,流行的關鍵是易感兒的積累。安全有效的麻疹減毒活疫苗應用后,提高人群特異性免疫水平是預防麻疹的主導措施。
[疫苗]
麻疹疫苗系用麻疹病毒減毒株接種雞胚細胞經培養收獲病毒液后凍干制成。
凍干麻疹疫苗為乳酪色疏松體,用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為澄明橘紅色液體。成品疫苗滴度不得低于3.5logCCID50/1.0ml。
[接種對象]
1. 8月齡以上的易感者:初免年齡為8月齡,再免疫年齡為7周歲。也可8月齡初免,1.5-2歲再免疫1針以減少初免失敗的易感者。
2. 病例發生后的應急接種:其對象是病人活動范圍的易感者。流行地區接種率應在95%以上。接種時間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現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種完畢。麻疹的潛伏期一般為7-14天,最長可達21天。接種疫苗后7-12天就可產生抗體,比感染后產生抗體的時間短,因此對易感者進行應急接種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終止流行。對麻疹潛伏期的兒童接種疫苗后一般沒有不良反應,在麻疹感染后1-2天內接種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癥的產生,使感染者的臨床癥狀減輕。
沒有注射過麻疹疫苗而又與麻疹患者密切接觸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種疫苗者,可應用丙種球蛋白,但這種免疫力一般只能維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觸麻疹患兒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無禁忌的8月齡以上兒童必須接種各種麻疹疫苗。
[使用方法]
凍干麻疹活疫苗:按瓿簽所示用量加滅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
注射部位及劑量: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膚用75%乙醇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2ml。兒童和成人劑量相同。
[接種反應和禁忌]
1. 接種反應:常見的接種反應是在注射部位出現短時間的燒灼感及刺痛,個別受種者可在接種疫苗5~12日出現發熱(38.3℃或以上)或皮疹。 罕見的接種反應包括一些輕度的局部反應,如紅斑、硬結和觸痛、喉痛及不適、惡心、嘔吐、腹瀉等,極其罕見的有過敏反應、一過性的關節炎和關節痛。
2. 禁忌癥
妊娠期的婦女。
對新霉素和雞蛋有過敏史或類過敏反應者。
伴有發熱的呼吸道疾病、活動性結核、血液病、惡病質和惡性腫瘤等。
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
個人或家族有驚厥史和腦外傷史。
[效果]
其效果受多方因素影響。麻疹疫苗的質量是關系到否有效預防和控制麻疹的關鍵,但必須要有冷鏈設備及科學的管理以及正確地實施接種。
1. 疫苗血清學效果:注射疫苗1周后開始產生抗體,1個月達高峰,陽轉率在95%以上。
2. 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學效果與免疫后血清學效果一致,即抗體陽轉者可免于發病。
3. 應急接種的效果:當麻疹野病毒感染時,病毒要先通過呼吸道粘膜屏障,再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清,潛伏期約7-14日。接種疫苗的途徑與自然感染不同,一般在接種后第7日抗體開始產生,比感染后產生抗體的時間短得多,這正是流行時可以采用應急接種的辦法控制流行的根據。當某地發生麻疹流行時,盡快給周圍的接觸者進行應急接種可以起到減少發病、阻止流行的作用。
[注意事項]
1. 本疫苗加水溶解后橘紅色透明液體。如發現顏色變紫、變黃(變紫是安瓿有微細裂紋、變黃是有雜菌生長),安瓿有裂紋、標簽不清、溶解不好、超過有效期者均不可使用。
2. 麻疹病毒對溫度和光線抵抗力較弱,可迅速滅活,應注意避光保存。凍干疫苗經溶解成液體狀態后,可迅速導致效價降低,必須在半小時內用完。用不完應廢棄,因時間長了疫苗內的活病毒會很快死亡,使疫苗失效。同時,疫苗中沒有防腐劑,在空氣中長了可能污染細菌。
3. 啟開安瓿和注射時切勿使消毒劑接觸疫苗,用75%乙醇消毒皮膚,待干后再注射。
4. 注射后過丙種球蛋白者接種本疫苗至少間隔6周以上,因丙種球蛋白含有麻疹抗體,能中和疫苗中的麻疹病毒,干擾免疫效果。接種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種球蛋白,因麻疹疫苗注射后2周人體即可產生抗體,這時就不受丙種球蛋白影響。
5. 凍干麻疹疫苗雖已加保護劑,但因是活疫苗,所以在貯運及接種過程中,仍需保持完善的冷鏈系統,以確保疫苗的效價。
(責任編輯:duya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