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新生兒測量體溫
新生兒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在給新生兒測量體溫時有哪些注意事項?測量體溫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口腔測量法、肛門測量法和腋窩測量法。那么,新生兒該選擇哪種方法呢?如何給新生兒測量體溫?來看看育兒專家們的建議。
新生兒還太小,對大人要做的事情還不能配合,口腔又很小,所有禁止用口表像大人一樣的給寶寶測體溫。給寶寶測體溫的最佳方式是腋下測溫法。一般在家中可采用這種方法給寶寶量體溫,也可采用頸部測溫法。這兩種方法都是用含水銀的口表測皮膚傳出來的身體溫度,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準確性比較差。
肛門測溫法比皮膚測溫更為合適,但方法比較麻煩,常常引起寶寶哭吵,不過必要時還得用肛門內測溫。現在有采用紅外線探頭測耳溫,只需1秒鐘即可測得比較準確的體溫,一般在醫院比較常用。
新生兒可在頸前、腋下、口腔或肛門處測體溫,后兩者測得體溫較準確,但頸前或腋下更方便、安全。頸前或腋下體溫正常范圍為36~37℃,而口腔、肛門處則為36.5~37.5℃。口測、肛測不易操作,需一定技巧性,如口腔測體溫要求溫度計潔凈,最好是舌下含著體溫計的水銀球部分,肛測前要在水銀球部位涂少許凡士林,緩慢插入1.5~3cm左右。
當感覺新生兒發熱時,把溫度計(最好嬰兒專用型)水銀柱甩到35℃以下,將水銀球一頭夾在新生兒頸前或腋下皮膚皺褶處,盡量使水銀球都被皮膚接觸并包裹,夾3~5分鐘左右后取出并讀數,讀數前不要用力甩動溫度計,以免影響結果準確性。
新生兒哭鬧、進食熱奶或水、洗澡后,體溫都會較平時高;午后或晚上體溫也比清晨高;環境溫度很高時也會導致體溫增高;有時感染很重體溫反而很低。父母們不能只靠體溫來判斷病情,要綜合精神狀態、食欲及其他臨床表現。
由于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差,患病時不一定表現為發熱,故體溫不高沒有發熱,不一定表示寶寶沒有生病,有異常表現如無故哭吵、嘔吐腹瀉等,應該就是寶寶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