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新生寶寶莫被民間傳統所誤
新生兒日常生活中的護理對于絕大多數的年輕媽媽而言都是一個難題,這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任何育兒經驗,面對出生后的小寶寶自然就不知道該做些什么。這時候,很多民間流傳的傳統就成為了新媽媽們護理寶寶的依據。但是,民間的很多育兒傳統都存在著重大的誤區,現代醫學證明了其中的很多做法都是錯誤的,甚至不利于新生寶寶的健康。所以,新媽媽在對寶寶進行日常護理的時候一定不要被這些錯誤的民間傳統所誤。下面,我們就從科學的角度來為你解析這些民間傳統的是是非非。
說法1:刮眉能使眉毛濃黑
專家觀點:給孩子刮眉毛害多利少。嬰兒的眉毛一般在3~6個月時會自動脫落,這是人體的新陳代謝現象。而且眉毛同頭發一樣,與刮不刮沒關系。另外,孩子的皮膚十分嬌嫩,刮眉毛時,稍有不慎就會刮破皮膚,如果被細菌感染而潰爛、結疤,就可能不再長眉毛了。如果不慎將眉毛根部刮傷,還可能會改變其位置與形態,形成難看的“倒掛眉”。
提示:很多媽媽覺得孩子的眉毛長得太慢、太少,其實大多數孩子的眉毛要到2歲左右才有型。
說法2:捏鼻能使鼻子變挺
專家觀點:這種說法并不正確,有時錯誤的做法甚至可能有損孩子的健康。雖然處于生長階段的孩子,骨骼尚有一定的可塑性,但目前并未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證實,經常捏提鼻梁骨,可以讓鼻子變挺。
提示:孩子鼻腔黏膜嬌嫩,血管豐富,如果過于用力捏鼻,會損傷其鼻黏膜、血管,造成病原體入侵。
給寶寶刮眉毛非但不能讓寶寶變得更加漂亮,如果做得不好,反而可能影響到寶寶的面容,這絕對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而捏鼻子能讓寶寶的鼻子變挺的說法更是沒有科學依據,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了,可能會傷害到寶寶的健康。在根據民間傳統進行寶寶日常護理之前,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的眼光去判斷這種傳統的正確性,如果不做判斷就貿然繼承,那么對于寶寶來說絕對不能算是一件好事。堅持科學育兒,首先就要學習科學的育兒經驗。